埴垆
【拼音】:zhí lú
【注音】:ㄓˊㄌㄨˊ
【结构】:埴(左右结构)垆(左右结构)
【繁体】:埴壚
词语解释稍粘而较疏松的土壤。埴垆[zhílú]⒈稍粘而较疏松的土壤。
引证解释⒈稍粘而较疏松的土壤。引《周礼·地官·草人》:“勃壤用狐,埴壚用豕。”郑玄注:“埴壚,黏疏者。”贾公彦疏:“以埴为黏,以壚为疏,故云黏疏也。”
网络解释埴垆埴垆,拼音为zhílú,指稍粘而较疏松的土壤。
综合释义稍粘而较疏松的土壤。《周礼·地官·草人》:“勃壤用狐,埴壚用豕。”郑玄注:“埴壚,黏疏者。”贾公彦疏:“以埴为黏,以壚为疏,故云黏疏也。”
汉语大词典稍粘而较疏松的土壤。《周礼·地官·草人》:“勃壤用狐,埴垆用豕。”郑玄注:“埴垆,黏疏者。”贾公彦疏:“以埴为黏,以垆为疏,故云黏疏也。”
其他释义1.稍粘而较疏松的土壤。
读音:zhí
[zhí]
黏土。
读音:lú
[lú]
(1)(名)黑色的土壤:~土。
(2)(名)酒店里安放酒瓮的土台子;借指酒店: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