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里
【拼音】:bā bǎi lǐ
【注音】:ㄅㄚㄅㄞˇㄌ一ˇ
【结构】:八(独体结构)百(上下结构)里(独体字)
词语解释见“八百里駮”。八百里[bābǎilǐ]⒈见“八百里駮”。
基础解释见“[[八百里駮]]”。
引证解释⒈见“八百里駮”。
网络解释八百里八百里见辛弃疾词《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句“八百里分麾下炙”。原意指牛。出自《世说新语.汰侈》记载:晋王恺有良牛,名“八百里驳bó”,后世诗词多以“八百里”指牛。
汉语大词典见“八百里駮”。《汉语大词典》:八百里駮牛名。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汰侈》:“王君夫(恺)有牛,名八百里駮,常莹其蹄角。王武子(济)语君夫:‘我射不如卿,今指赌卿牛,以千万对之。’君夫既恃手快,且谓骏物无有杀理,便相然可,令武子先射。武子一起便破的,却据胡床,叱左右:‘速探牛心来!’须臾炙至,一脔便去。”駮,骏马之称。八百里,状其善于奔驰。《晋书·王济传》作“驳”,古字同。后用为气概豪迈的典实。宋苏轼《约公择饮是日大风》:“要当啖公八百里,豪气一洗儒生酸。”宋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词:“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其他释义1.见'八百里驳'。
1.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2.皇上,潼关一失,秦中八百里平川,皆为四战之地,长安城更是无险可守叛军铁骑朝发夕至,关中不可留,长安不可留,不如放弃长安驾临蜀中!
3.五千年华夏征战,八百里中原逐鹿。
4.她很早之前就想去岳阳,看看威武雄壮的岳阳楼,看看八百里洞庭。
5.话说独渔夫和西门落抬着担架前往云起村,星夜兼程,七日后,到达距野狼谷八百里外的一处山脉,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更兼清流急湍,映带左右。
6.卢象升顺着军士的指向看去,远远的官道上,一骑健马风驰电骋而来,马上骑士着驿卒服饰,口中不停大喊“八百里加急,阻路者死。
7.眼下正是八百里河套春备耕大忙季节,田间地头到处可见农民拉运农家肥、整地播种的忙碌身影。
8.有一天名曰八一,字曰发亿,外号八辈子一遇,绰号八百里一奇。这一天,追求的八成实现一次,不想见的八成消散一次,该成就的八成圆一次,建军节快乐。
9.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0.那山离此有六十里远,正是西方必由之路,却有八百里火焰,四周围寸草不生。
读音:bā
[bā]
(1)数目字:~成|~股|~卦。
(2)不定数;表示多:~面玲珑。
读音:bǎi
[bǎi]
(1)(名)数目十个十:二~个学生。
(2)(名)表示很多:~货|~花齐放|~科全书。
读音:lǐ
[lǐ]
1.(~儿)衣服、被褥等东西不露在外面的那一层;纺织品的反面:被~儿。衣服~儿。这面是~儿,那面是面儿。
2.方位词。里边(跟“外”相对):~屋。~圈。往~走。
3.街坊:邻~。~弄。
4.家乡:故~。乡~。
5.古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
6.姓。
7.长度单位,1市里等于150丈,合5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