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冷
【拼音】:ěr lěng
【注音】:ㄦˇㄌㄥˇ
【结构】:耳(独体结构)冷(左右结构)
词语解释听觉不灵敏。耳冷[ěrlěng]⒈听觉不灵敏。
引证解释⒈听觉不灵敏。引《类说》卷四十引唐张鷟《朝野佥载》:“孟弘微对宣宗曰:‘陛下何以不知有臣,不以文字召用?’帝怒曰:‘朕耳冷不知有卿。’翊日,諭辅臣曰:‘此臣躁妄,欲求内相。’乃黜之。”按,鷟为武后时人,宣宗字或误。唐白居易《城盐州》诗:“东西亘絶数千里,耳冷不闻胡马声。”明章懋《与林亨大书》:“耳冷诲言,阔焉二纪,嚮往之怀,如水东注。”
网络解释耳冷耳冷是汉语词语,解释为听觉不灵敏。
综合释义听觉不灵敏。《类说》卷四十引唐张鷟《朝野佥载》:“孟弘微对宣宗曰:‘陛下何以不知有臣,不以文字召用?’帝怒曰:‘朕耳冷不知有卿。’翊日,諭辅臣曰:‘此臣躁妄,欲求内相。’乃黜之。”按,鷟为武后时人,宣宗字或误。唐白居易《城盐州》诗:“东西亘絶数千里,耳冷不闻胡马声。”明章懋《与林亨大书》:“耳冷诲言,阔焉二纪,嚮往之怀,如水东注。”
网友释义《分门琐碎录》校注是2009年巴蜀书社出版的书籍。
汉语大词典听觉不灵敏。《类说》卷四十引唐张鷟《朝野佥载》:“孟弘微对宣宗曰:‘陛下何以不知有臣,不以文字召用?’帝怒曰:‘朕耳冷不知有卿。’翊日,谕辅臣曰:‘此臣躁妄,欲求内相。’乃黜之。”按,鷟为武后时人,宣宗字或误。唐白居易《城盐州》诗:“东西亘绝数千里,耳冷不闻胡马声。”明章懋《与林亨大书》:“耳冷诲言,阔焉二纪,向往之怀,如水东注。”
其他释义1.听觉不灵敏。
读音:ěr
[ěr]
(1)(名)人和某些动物的听觉器官:~朵。
(2)(名)形状像耳朵的东西:木~。
(3)(形)位置在两旁的:~房。
(4)文言助词;罢了:技止此~。
读音:lěng
[lěng]
(1)(形)温度低;感觉温度低
(2)(动)〈方〉使冷(多指食物)
(3)(形)不热情;不温和
(4)(形)寂静;不热闹
(5)(形)生僻;少见的
(6)(形)不受欢迎的;没人过问的
(7)(形)乘人不备的;暗中的;突然的
(8)(Lěnɡ)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