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字列表1 字列表51 字列表101 字列表151 字列表201 单词列表1 单词列表51 单词列表101 单词列表151 单词列表201 诗人列表1 诗人列表51 诗人列表101 诗人列表151 诗人列表201 诗歌列表1 诗歌列表51 诗歌列表101 诗歌列表151 诗歌列表201 诗句列表1 诗句列表51 诗句列表101 诗句列表151 诗句列表201 成语列表1 成语列表51 成语列表101 成语列表151 成语列表201 词语列表1 词语列表51 词语列表101 词语列表151 词语列表201 组词列表1 组词列表51 组词列表101 组词列表151 组词列表201
耳冷词语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汉语词典 耳冷

耳冷

【拼音】:ěr lěng

【注音】:ㄦˇㄌㄥˇ

【结构】:耳(独体结构)冷(左右结构)

解释

词语解释听觉不灵敏。耳冷[ěrlěng]⒈听觉不灵敏。

引证解释⒈听觉不灵敏。引《类说》卷四十引唐张鷟《朝野佥载》:“孟弘微对宣宗曰:‘陛下何以不知有臣,不以文字召用?’帝怒曰:‘朕耳冷不知有卿。’翊日,諭辅臣曰:‘此臣躁妄,欲求内相。’乃黜之。”按,鷟为武后时人,宣宗字或误。唐白居易《城盐州》诗:“东西亘絶数千里,耳冷不闻胡马声。”明章懋《与林亨大书》:“耳冷诲言,阔焉二纪,嚮往之怀,如水东注。”

网络解释耳冷耳冷是汉语词语,解释为听觉不灵敏。

综合释义听觉不灵敏。《类说》卷四十引唐张鷟《朝野佥载》:“孟弘微对宣宗曰:‘陛下何以不知有臣,不以文字召用?’帝怒曰:‘朕耳冷不知有卿。’翊日,諭辅臣曰:‘此臣躁妄,欲求内相。’乃黜之。”按,鷟为武后时人,宣宗字或误。唐白居易《城盐州》诗:“东西亘絶数千里,耳冷不闻胡马声。”明章懋《与林亨大书》:“耳冷诲言,阔焉二纪,嚮往之怀,如水东注。”

网友释义《分门琐碎录》校注是2009年巴蜀书社出版的书籍。

汉语大词典听觉不灵敏。《类说》卷四十引唐张鷟《朝野佥载》:“孟弘微对宣宗曰:‘陛下何以不知有臣,不以文字召用?’帝怒曰:‘朕耳冷不知有卿。’翊日,谕辅臣曰:‘此臣躁妄,欲求内相。’乃黜之。”按,鷟为武后时人,宣宗字或误。唐白居易《城盐州》诗:“东西亘绝数千里,耳冷不闻胡马声。”明章懋《与林亨大书》:“耳冷诲言,阔焉二纪,向往之怀,如水东注。”

其他释义1.听觉不灵敏。

字义分解

读音:ěr

[ěr]

(1)(名)人和某些动物的听觉器官:~朵。

(2)(名)形状像耳朵的东西:木~。

(3)(形)位置在两旁的:~房。

(4)文言助词;罢了:技止此~。

读音:lěng

[lěng]

(1)(形)温度低;感觉温度低

(2)(动)〈方〉使冷(多指食物)

(3)(形)不热情;不温和

(4)(形)寂静;不热闹

(5)(形)生僻;少见的

(6)(形)不受欢迎的;没人过问的

(7)(形)乘人不备的;暗中的;突然的

(8)(Lěnɡ)姓。

耳冷相关成语

耳冷相关词语

关于耳冷的诗词更多 >>

包含耳冷的歇后语

上一个:凕冷

下一个:受冷

相关推荐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1、进入页面;2、修改密码;3、填报须知;4、查看个人基本信息;5、志愿类别选择;6、填写志愿和修改志愿;7、填写或修改志愿结束后,单击页面底部的[保存并提交]按钮,则所填写的志愿数据将得到保存,保存即表示该批次志愿已经提交。

分享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