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字列表1 字列表51 字列表101 字列表151 字列表201 单词列表1 单词列表51 单词列表101 单词列表151 单词列表201 诗人列表1 诗人列表51 诗人列表101 诗人列表151 诗人列表201 诗歌列表1 诗歌列表51 诗歌列表101 诗歌列表151 诗歌列表201 诗句列表1 诗句列表51 诗句列表101 诗句列表151 诗句列表201 成语列表1 成语列表51 成语列表101 成语列表151 成语列表201 词语列表1 词语列表51 词语列表101 词语列表151 词语列表201 组词列表1 组词列表51 组词列表101 组词列表151 组词列表201
佩玉词语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汉语词典 佩玉

佩玉

【拼音】:pèi yù

【注音】:ㄆㄟˋㄩˋ

【结构】:佩(左右结构)玉(独体结构)

【简体】:佩玉

【繁体】:佩玉

解释

词语解释佩玉pèiyù。(1)贵族身上所佩戴的玉器。(2)佩戴玉器。佩玉[pèiyù]⒈贵族身上所佩戴的玉器。英jadewearedbybaron;⒉佩戴玉器。英wearjadearticle;

基础解释∶贵族身上所佩戴的玉器∶佩戴玉器

引证解释⒈古代系于衣带用作装饰的玉。引《礼记·玉藻》:“君子在车,则闻鸞和之声,行则鸣佩玉。”《左传·哀公二年》:“大命不敢请,佩玉不敢爱。”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谐隐》:“叔仪乞粮於鲁人,歌佩玉而呼庚癸。”唐刘长卿《游四窗》诗:“长笑天地宽,仙风吹佩玉。”⒉佩带玉饰。引《礼记·玉藻》:“古之君子必佩玉。”清沉初《西清笔记·纪文献》:“﹝刘文正﹞真有冠冕佩玉之风。”1.用作佩饰之玉。《大戴礼记·保傅》:“下车以珮玉为度。”唐白居易《醉后走笔酬刘五主簿》诗:“蹇步何堪鸣珮玉,衰容不称著朝衣。”金元好问《范文正公真赞》:“朱衣玄冠,珮玉舒徐。”⒊佩挂玉饰。引宋张元干《沁园春·梦与道人对歌》词:“任紆朱拖紫,围金珮玉,青钱流地,白璧如坻。”《群音类选·扊扅记·梦回纪怨》:“无心翻贝叶,有梦逐桃花,珮玉衣霞,女菩萨从天下。”⒋借指百官。引宋陆游《立春前四日谢雪方拜天庆庭中雪复作》诗:“珮玉珊珊謁众真,竟烦一雪慰疲民。”

网络解释佩玉玉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玉乃是吉祥之饰物,玉是一种有灵气的宝物,一块上好的玉件能给人带来好运,趋吉避凶,佩玉石可养生,身上佩玉可防疾病,佩玉则百邪不侵。玉坠悬于胸前,一块好玉温和与体温一致,发着淡淡白光,那样的纯洁,那样的可人,“人养玉,玉养人”,玉惜有缘人,人怜有心玉,面对一块温润细白的好玉,幻想着自己就是那淡淡白光,心中的郁闷一点一点地被温暖、抚平、复原。民间还有一种说法,玉能补气,玉能辟邪,一个佩玉的人如果遇到不幸,玉会先碎,灾祸也会减轻。这叫“玉碎人全”。

综合释义古代系于衣带用作装饰的玉。《礼记·玉藻》:“君子在车,则闻鸞和之声,行则鸣佩玉。”《左传·哀公二年》:“大命不敢请,佩玉不敢爱。”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谐隐》:“叔仪乞粮於鲁人,歌佩玉而呼庚癸。”唐刘长卿《游四窗》诗:“长笑天地宽,仙风吹佩玉。”佩带玉饰。《礼记·玉藻》:“古之君子必佩玉。”清沉初《西清笔记·纪文献》:“﹝刘文正﹞真有冠冕佩玉之风。”用作佩饰之玉。《大戴礼记·保傅》:“下车以珮玉为度。”唐白居易《醉后走笔酬刘五主簿》诗:“蹇步何堪鸣珮玉,衰容不称著朝衣。”金元好问《范文正公真赞》:“朱衣玄冠,珮玉舒徐。”佩挂玉饰。宋张元干《沁园春·梦与道人对歌》词:“任紆朱拖紫,围金珮玉,青钱流地,白璧如坻。”《群音类选·扊扅记·梦回纪怨》:“无心翻贝叶,有梦逐桃花,珮玉衣霞,女菩萨从天下。”借指百官。宋陆游《立春前四日谢雪方拜天庆庭中雪复作》诗:“珮玉珊珊謁众真,竟烦一雪慰疲民。”佩玉[pèiyù]佩戴玉饰在身上。《左传.哀公十三年》:「吴申叔仪乞粮于公孙有山氏,曰:『佩玉橤兮,余无所系之;旨酒一盛兮,余与褐之父晲之。』」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谐讔》:「叔仪乞粮于鲁人,歌佩玉而呼庚癸。」

网友释义玉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玉乃是吉祥之饰物,玉是一种有灵气的宝物,一块上好的玉件能给人带来好运,趋吉避凶,佩玉石可养生,身上佩玉可防疾病,佩玉则百邪不侵。玉坠悬于胸前,一块好玉温和与体温一致,发着淡淡白光,那样的纯洁,那样的可人,“人养玉,玉养人”,玉惜有缘人,人怜有心玉,面对一块温润细白的好玉,幻想着自己就是那淡淡白光,心中的郁闷一点一点地被温暖、抚平、复原。民间还有一种说法,玉能补气,玉能辟邪,一个佩玉的人如果遇到不幸,玉会先碎,灾祸也会减轻。这叫“玉碎人全”。

汉语大词典(1).古代系于衣带用作装饰的玉。《礼记·玉藻》:“君子在车,则闻鸾和之声,行则鸣佩玉。”《左传·哀公二年》:“大命不敢请,佩玉不敢爱。”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谐隐》:“叔仪乞粮于鲁人,歌佩玉而呼庚癸。”唐刘长卿《游四窗》诗:“长笑天地宽,仙风吹佩玉。”(2).佩带玉饰。《礼记·玉藻》:“古之君子必佩玉。”清沈初《西清笔记·纪文献》:“﹝刘文正﹞真有冠冕佩玉之风。”(1).用作佩饰之玉。《大戴礼记·保傅》:“下车以佩玉为度。”唐白居易《醉后走笔酬刘五主簿》诗:“蹇步何堪鸣佩玉,衰容不称著朝衣。”金元好问《范文正公真赞》:“朱衣玄冠,佩玉舒徐。”(2).佩挂玉饰。宋张元干《沁园春·梦与道人对歌》词:“任纡朱拖紫,围金佩玉,青钱流地,白璧如坻。”《群音类选·扊扅记·梦回纪怨》:“无心翻贝叶,有梦逐桃花,佩玉衣霞,女菩萨从天下。”(3).借指百官。宋陆游《立春前四日谢雪方拜天庆庭中雪复作》诗:“佩玉珊珊谒众真,竟烦一雪慰疲民。”

国语辞典佩戴玉饰在身上。佩玉[pèiyù]⒈佩戴玉饰在身上。引《左传·哀公十三年》:「吴申叔仪乞粮于公孙有山氏,曰:『佩玉橤兮,余无所系之;旨酒一盛兮,余与褐之父晲之。』」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谐讔》:「叔仪乞粮于鲁人,歌佩玉而呼庚癸。」

辞典修订版佩戴玉饰在身上。《左传.哀公十三年》:「吴申叔仪乞粮于公孙有山氏,曰:『佩玉橤兮,余无所系之;旨酒一盛兮,余与褐之父晲之。』」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谐讔》:「叔仪乞粮于鲁人,歌佩玉而呼庚癸。」

其他解释1.大带所饰之玉,以别位之高下。见「玉佩」条。《诗经·秦风·终南》:「佩玉将将,寿考不忘。」;《周礼·天官·玉府》:「共王之服玉、佩玉、珠玉。」注:「佩玉者,王之所带者。」疏:「释曰:『佩玉者,王之所带者,谓佩于革带之上者也。』。」;《礼记·玉藻》:「古之君子必佩玉,行则鸣佩玉。凡带,必有佩玉,唯丧否。佩玉有冲牙。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于玉比德焉。天子佩白玉而玄组绶,公侯佩山玄玉而朱组绶,大夫佩水苍玉而纯组绶,世子佩瑜玉而綦组绶,士佩瓀玫而縕组绶。」;《汉书·五行志》:「行步有佩玉之度。」师古注:「玉佩,上有双衡,下有双璜,琚瑀以杂之,衡牙玭珠,以纳其间,右徵角而左宫羽,进则掩之,退则扬之,然后锵鸣焉,是为行步之节度也。」

其他释义1.古代系于衣带用作装饰的玉。2.佩带玉饰。

佩玉造句更多 >>

1.未见旧日英雄何许人踏月过故城,那传奇又听多几个版本各有各认真,过路人说来每添胭脂色佩玉游龙纹,驻腰间心上便匆忙一生借以念故人。

2.背面镶玉设计的灵感来自我国古代的佩玉

3.因此而形成了中国人传统的用玉观念,这就是尊玉、爱玉、佩玉、赏玉、玩玉。

4.因而,佩玉不仅是一种装饰、美化,而是一种伦理、道德与日常规范的象征。

5.古人讲佩玉为美,黄金有价玉无价。

6.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栏外长江空自流。

7.接着便是族中一个个粉白黛黑,佩玉环杂的年轻女子,围着火盆莺歌漫舞,甚是好看。

8.她身上的这块佩玉是奶奶送给她的。

9.中元节驱鬼几大实用招数:倒放扫帚、佩玉、破了中指、要挂钟馗像、挂八卦、斩了鸡头、在手掌上用毛笔写上“咱是鬼”、大喊救命啊~~!

10.夫岂有圭角之可寻哉?余兄弟四人,余行列第三,伯兄衍春,字佩玉,处凌弱暴寡之乡,常恐受侮,甚好武技,家严不之禁,更为博请高明教之。

字义分解

读音:pèi

[pèi]

(1)(动)佩带:~刀|腰~盒子枪。

(2)(名)古时系在衣带上的装饰品:玉~。

(3)(动)佩服:钦~|这种高度的国际主义精神十分可~。

读音:yù

[yù]

(1)(名)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

(2)(形)比喻洁白或美丽:~颜|亭亭~立。

(3)敬辞;指对方身体或行动:~音|~照。

(4)(Yù)姓。

佩玉相关成语

佩玉相关词语

关于佩玉的诗词更多 >>

上一个:追陪

下一个:佩觿

相关推荐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1、进入页面;2、修改密码;3、填报须知;4、查看个人基本信息;5、志愿类别选择;6、填写志愿和修改志愿;7、填写或修改志愿结束后,单击页面底部的[保存并提交]按钮,则所填写的志愿数据将得到保存,保存即表示该批次志愿已经提交。

分享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