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方
【拼音】:shuò fāng
【注音】:ㄕㄨㄛˋㄈㄤ
【结构】:朔(左右结构)方(独体结构)
【简体】:朔方
【繁体】:朔方
词语解释朔方shuòfāng。(1)北方。朔方[shuòfāng]⒈北方。例北方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书·尧典》英north;
引证解释⒈北方。引《书·尧典》:“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蔡沉集传:“朔方,北荒之地。”《楚辞·刘向<九叹·远游>》:“遡高风以低佪兮,览周流於朔方。”王逸注:“周徧流行於北方也。”鲁迅《野草·雪》:“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⒉郡名。西汉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置。治所在朔方,今内蒙古自治区杭锦旗北。东汉末废。参阅《汉书·地理志下》、清吴卓信《汉书地理志补注·朔方郡》。引《汉书·卫青传》:“元朔五年春,令青将三万骑出高闕……代相李蔡为轻车将军,皆领属车骑将军,俱出朔方。”
网络解释朔方(古代的历史文化名城)朔方的拼音是shuòfāng,意为北方,英文north。
综合释义北方。《书·尧典》:“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蔡沉集传:“朔方,北荒之地。”《楚辞·刘向<九叹·远游>》:“遡高风以低佪兮,览周流於朔方。”王逸注:“周徧流行於北方也。”鲁迅《野草·雪》:“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郡名。西汉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置。治所在朔方,今内蒙古自治区杭锦旗北。东汉末废。《汉书·卫青传》:“元朔五年春,令青将三万骑出高闕……代相李蔡为轻车将军,皆领属车骑将军,俱出朔方。”参阅《汉书·地理志下》、清吴卓信《汉书地理志补注·朔方郡》。
汉语大词典(1).北方。《书·尧典》:“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蔡沉集传:“朔方,北荒之地。”《楚辞·刘向〈九叹·远游〉》:“溯高风以低佪兮,览周流于朔方。”王逸注:“周遍流行于北方也。”鲁迅《野草·雪》:“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2).郡名。西汉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置。治所在朔方,今内蒙古自治区杭锦旗北。东汉末废。《汉书·卫青传》:“元朔五年春,令青将三万骑出高阙……代相李蔡为轻车将军,皆领属车骑将军,俱出朔方。”参阅《汉书·地理志下》、清吴卓信《汉书地理志补注·朔方郡》。
国语辞典北方。朔方[shuòfāng]⒈北方。引《书经·尧典》:「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唐·裴铏《昆仑奴》:「某家本富,居在朔方。」⒉郡名。汉武帝驱逐匈奴,收复河南时所设。即今绥远省河套附近。
辞典修订版北方。《书经.尧典》:「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唐.裴鉶《崑仑奴》:「某家本富,居在朔方。」郡名。汉武帝驱逐匈奴,收复河南时所设。即今绥远省河套附近。
法语régions nordiques、pays du nord
其他释义1.北方。2.郡名。西汉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置。治所在朔方﹐今内蒙古自治区杭锦旗北。东汉末废。
1.。
2.顷之,以勃勃为持节、安北将军、五原公,配以三交五部鲜卑及杂虏二万余落,镇朔方。
3.久之,竟以勃勃为安北将军、五原公,配以三交五部鲜卑及杂虏二万馀落,镇朔方。
4.臣老迈,且在长安陷于琐事,无力顾及朔方军务,林甫误事事小,万一动撼社稷,岂不罪莫大焉?而安思顺为安禄山族兄,为人忠勇,孔武过人,当是适宜将才……
5.像水晶一样的雪飘落在冬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撤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
6.时自交阯至朔方,同日度景测候之际,晶明无云而不食。
7.到达朔方路派出所审讯室后,民警准备对该女子拍照,女子提出让民警用网上流行的拍照工具“美图秀秀”给她拍,这样能让她更美。
8.他自以为他不辞辛劳,率领他的朔方大军急行军数千里,赤胆忠心,勤王报国,立下了盖世功勋。
9.作为北地的门户,朔方的商业不可谓不发达,南来北往的客商都在此汇聚,这里的店家都已经学会如何抢抓客户。
10.议郎蔡邕徙朔方,董卓闻其名而辟之,称疾不就。
读音:shuò
[shuò]
(1)(名)农历每月初一。
(2)(名)北(方)。
读音:fāng
[fāng]
(1)(名)四个角都是90°的四边形:正~形。
(2)(名)乘方:平~。
(3)姓。
(4)(名)方向:东~。
(5)(名)方面:正~。
(6)(名)地点、地区:~言。
(7)(名)方法:药~。
(8)(形)正直:品行~正。
(9)(副)正在;正当:~才。
(10)(量)用于方形东西:几~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