扪虱而谈
【拼音】:mén shī ér tán
【注音】:ㄇㄣˊㄕㄦˊㄊㄢˊ
【词性】:成语。
【繁体】:捫蝨而談
词语解释亦作「扪虱而谈」。指放达从容,侃侃而谈。扪虱而谈[ménshīértán]⒈亦作「扪虱而谈」。指放达从容,侃侃而谈。成语解释扪虱而谈
基础解释一面捺着虱子,一面谈着。形容谈吐从容,无所畏忌。
综合释义扪:按。一面捺着虱子,一面谈着。形容谈吐从容,无所畏忌。~,当时竟传为美事。◎鲁迅《而已集·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典故十六国时,前秦有一位大臣叫王猛,字景略,北海剧(今山东寿光东南)人。他学识广博,爱读兵书,为人谨慎,严峻刚毅,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有名的政治家。公元354年,东晋大将桓温出兵北伐。进入关中以后,王猛披着老百姓的衣服去见桓温。一见面他就谈论当时的天下大事,并把手插进衣服里摸虱子,好象身边再没有别人一样。桓温见王猛谈吐举止不同一般,便和他亲切地交谈起来,还赐给他车辆和马匹。当时,前秦皇帝符坚有志争夺天下,听说王猛很有才干,便请他做了丞相。王猛施展自己的才智,终于帮助符坚统一了北方。王猛于公元375年病死,终年50岁,据史书记载,他死后,“朝野苍哭三日”。
出处《晋书·王猛传》:“桓温入关,猛被褐而诣之,一面谈当世之事,扪虱而言,旁若无人。”
其他释义扪:按。一面捺着虱子,一面谈着。形容谈吐从容,无所畏忌。
近义词 扪虱而言
1.当时王猛还没遇到苻坚,正在大街上卖簸箕,也跑到军营里求见,扪虱而谈,令桓温大为倾倒,许以高官,王猛却告辞不就。
2.潘光旦对于自己在寝室门外方便被记过一事,不但绝不讳言,而且奔走相告——简直抵得上魏晋人的扪虱而谈。
3.因为几乎不洗澡和换衣服,衣服和身体脏了,便成了虱子的乐园,于是,“扪虱而谈”就成了晋朝名士风度的一部分。
4.晋朝时候,两个官员相见,互相找到阳光下的好坐处,一边商议公事,一边袒开襟袍,“扪虱而谈,旁如无人”,没人觉得怪异。
5.扪虱而谈,当时竟传为美事。
6.中国人对魏晋风度一向艳羡,那种“扪虱而谈”的风采,即是内心自由的一种外化。
7.“纸上谈兵”以亡身、亡军,“扪虱而谈”以亡国,惨痛的历史教训,无不发人深省。
8.一块聊天的时候就扪虱而谈,竟成了一种时尚。
9.晋朝时候,两个官员相见,互相找到阳光下的好坐处,一边商议公事,一边袒开襟袍,“扪虱而谈,旁如无人”,没人觉得怪异。[www.chazidian.com/zj-138102/查字典造句]
10.因为几乎不洗澡和换衣服,衣服和身体脏了,便成了虱子的乐园,于是,“扪虱而谈”就成了晋朝名士风度的一部分。查字典www.chazidian.com扪虱而谈造句
读音:mén
[mén]
(动)〈书〉按;摸:~心自问。
读音:shī
[shī]
(名)虱子。
读音:ér
[ér]
1. 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2. 连词(a.表平列,如“多而杂”。b.表相承,如“取而代之”。c.表递进,如“而且”。d.表转折,如“似是而非”。e.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而不烈”。f.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而谈”。g.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3. 表(从……到……):从上而下。
读音:tán
[tán]
(1)(动)说话或讨论:~论|~心。
(2)(名)所说的话:高~|奇~。
(3)(Tán)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