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封
【拼音】:yī zì fēng
【注音】:一ㄗˋㄈㄥ
【结构】:一(独体结构)字(上下结构)封(左右结构)
词语解释谓封爵上仅冠一字。
引证解释⒈谓封爵上仅冠一字。参见“一字王”。引《元史·哈剌哈孙传》:“阿忽台有勇力,人莫敢近,诸王秃剌实手缚之,以功封越王……哈喇哈孙力争之,曰:‘祖宗之制,非亲王不得加一字之封。’”清钱大昕《廿二史考异·哈剌哈孙传》:“世祖之世,燕、秦、梁、晋诸王,皆皇子也。自武宗嗣位,而越王秃剌始以宗室得封。由是齐、楚、豳、寧、济、定以宗族,鄃、鲁以駙马,皆得一字之封,皆自秃剌启之。”
网络解释一字封一字封,指封爵上仅冠一字。
综合释义谓封爵上仅冠一字。《元史·哈剌哈孙传》:“阿忽台有勇力,人莫敢近,诸王秃剌实手缚之,以功封越王……哈喇哈孙力争之,曰:‘祖宗之制,非亲王不得加一字之封。’”清钱大昕《廿二史考异·哈剌哈孙传》:“世祖之世,燕、秦、梁、晋诸王,皆皇子也。自武宗嗣位,而越王秃剌始以宗室得封。由是齐、楚、豳、寧、济、定以宗族,鄃、鲁以駙马,皆得一字之封,皆自秃剌启之。”参见“一字王”。谓封爵上仅冠一字。《元史.哈剌哈孙传》/阿忽台有勇力,人莫敢近,诸王秃剌实手缚之,以功封越王……哈喇哈孙力争之,曰'祖宗之制,非亲王不得加一字之封。'/清钱大昕《廿二史考异.哈剌哈孙传》/世祖之世,燕﹑秦﹑梁﹑晋诸王,皆皇子也。自武宗嗣位,而越王秃剌始以宗室得封。由是齐﹑楚﹑豳﹑宁﹑济﹑定以宗族,鄃﹑鲁以驸马,皆得一字之封,皆自秃剌启之。/参见/一字王/。
汉语大词典谓封爵上仅冠一字。《元史·哈剌哈孙传》:“阿忽台有勇力,人莫敢近,诸王秃剌实手缚之,以功封越王……哈喇哈孙力争之,曰:‘祖宗之制,非亲王不得加一字之封。’”清钱大昕《廿二史考异·哈剌哈孙传》:“世祖之世,燕、秦、梁、晋诸王,皆皇子也。自武宗嗣位,而越王秃剌始以宗室得封。由是齐、楚、豳、宁、济、定以宗族,鄃、鲁以驸马,皆得一字之封,皆自秃剌启之。”参见“一字王”。
其他释义1.谓封爵上仅冠一字。《元史.哈剌哈孙传》:'阿忽台有勇力,人莫敢近,诸王秃剌实手缚之,以功封越王……哈喇哈孙力争之,曰:'祖宗之制,非亲王不得加一字之封。''清钱大昕《廿二史考异.哈剌哈孙传》:'世祖之世,燕﹑秦﹑梁﹑晋诸王,皆皇子也。自武宗嗣位,而越王秃剌始以宗室得封。由是齐﹑楚﹑豳﹑宁﹑济﹑定以宗族,鄃﹑鲁以驸马,皆得一字之封,皆自秃剌启之。'参见'一字王'。
读音:yī
[yī]
(1)(数)数目;最小的正整数。
(2)(形)同一:~视同仁|咱们是~家人|咱们~路走|这不是~码事。
(3)(形)另一:番茄~名西红柿。
(4)(形)全;满:~冬|~生|~路平安|~屋子人|~身的汗。
(5)(形)专一:~心~意。
(6)(副)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
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歇|笑~笑。
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歇~歇|笑~笑。
c)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
(7)(副)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结果):~跳跳了过去|~脚把它踢开。
(8)(副)一旦;一经:~失足成千古恨。
(9)(助)〈书〉用在某些词前加强语气:~何速也|为害之甚;~至于此!
(10)(名)初次,第一次。
读音:zì
[zì]
(1)(名)文字:~调|~汇|~谜|~面|~模|~目|~幕|~盘|~形|~样|~义|~音|~母|~里行间|~斟句酌。
(2)(名)(~儿)字音:咬~儿。
(3)(名)字体:篆~|草~。
(4)(名)书法的作品:~画。
(5)(名)字眼;词:词典中没有这个~。
(6)(名)(~儿)字据:立~为凭。
(7)(名)根据人名中的字义另取的别名叫“字”:诸葛亮~孔明。
(8)(名)旧时称女子许配:待~闺中。
读音:fēng
[fēng]
(1)(动)封闭;封起来
(2)(动)古时帝王把爵位(有时连土地)或称号赐给臣子:~王|分~诸侯。
(3)(~儿)用来封东西的纸包或纸袋封套的东西: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