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豆谷
【拼音】:sǎ dòu gǔ
【注音】:ㄙㄚˇㄉㄡˋㄍㄨˇ
【结构】:撒(左右结构)豆(独体结构)谷(上下结构)
【繁体】:撒豆穀
词语解释1.即撒谷豆。参见'撒谷豆'。
基础解释即撒谷豆。参见/'撒谷豆/'。
引证解释⒈即撒谷豆。参见“撒穀豆”。
汉语大词典即撒谷豆。参见“撒谷豆”。《汉语大词典》:撒谷豆(撒谷豆) 拼音:sāgǔdòu旧时婚俗。新妇下车,有阴阳人持斗,内盛谷、豆、钱、果、草节等物,口念咒语,望门而撒,以破煞神,谓之“撒谷豆”或“撒豆谷”。此俗相传始于汉翼奉。参阅宋高承《事物纪原·吉凶典制·撒豆谷》,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娶妇》。
读音:sā,sǎ
[sǎ]
[ sā ]1. 放开,发出:撒手。撒网。撒谎(说谎)。撒气。
2. 尽量施展或表现出来:撒刁。撒奸。撒娇。撒欢儿。撒野。撒酒疯。
3. 姓。
[ sǎ ]1. 散播,散布,散落:撒种(zhǒng)。撒播。把酒端平,别撒了。
2. 姓。
读音:dòu
[dòu]
(1)(名)古代盛食物的器具;有点像带高座的盘。
(2)(名)(名)豆类植物的种子:绿~。
(3)(名)形状像豆的东西:花生~。
读音:gǔ,yù
[gǔ]
[ gǔ ]1.两山或两块高地中间的低洼地:峡~。万丈深~。
2.谷类作物的总称。也特指粟:五 ~。~草。
3.古代百谷的统称,即农作物的统称。
4.〈方〉稻。也指稻的子实。
[ yù ]见〔吐谷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