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衣
【拼音】:gé yī
【注音】:ㄍㄜˊ一
【结构】:葛(上下结构)衣(独体结构)
【简体】:葛衣
【繁体】:葛衣
词语解释用葛布制成的夏衣。葛衣[géyī]⒈用葛布制成的夏衣。
引证解释⒈用葛布制成的夏衣。引《韩非子·五蠹》:“冬日麑裘,夏日葛衣。”唐韩翃《田仓曹东亭夏夜饮得春字》诗:“葛衣香有露,罗幕静无尘。”宋陆游《夜出偏门还三山》诗:“水风吹葛衣,草露溼芒履。”
网络解释葛衣葛衣就是葛布制作的衣服,多在夏季穿戴。粗布葛衣叫“綌”,细布葛衣称“絺”。新石器时代已出现葛衣葛布的织造。汉代生产的郁林葛布,避贡朝廷,以至京城“榜人皆着郁林布”,唐乾封元年(666年)郁林布称为“郁林葛”,被列为贡品,延续一千余年。云南双江邦丙布朗山的布朗人至今保留着“葛布”这种古老的手工工艺织衣服、织挎包、织线毯。日本神道教的御衣仍使用古传的挂川、大井川葛布。
综合释义用葛布制成的夏衣。《韩非子·五蠹》:“冬日麑裘,夏日葛衣。”唐韩翃《田仓曹东亭夏夜饮得春字》诗:“葛衣香有露,罗幕静无尘。”宋陆游《夜出偏门还三山》诗:“水风吹葛衣,草露溼芒履。”葛衣[géyī]葛布制成的衣服。《史记.卷一三零.太史公自序》:「夏日葛衣,冬日鹿裘。」
汉语大词典用葛布制成的夏衣。《韩非子·五蠹》:“冬日麑裘,夏日葛衣。”唐韩翃《田仓曹东亭夏夜饮得春字》诗:“葛衣香有露,罗幕静无尘。”宋陆游《夜出偏门还三山》诗:“水风吹葛衣,草露湿芒履。”
国语辞典葛布制成的衣服。葛衣[géyī]⒈葛布制成的衣服。引《史记·卷一三〇·太史公自序》:「夏日葛衣,冬日鹿裘。」
辞典修订版葛布制成的衣服。《史记.卷一三零.太史公自序》:「夏日葛衣,冬日鹿裘。」
其他释义1.用葛布制成的夏衣。
1.半晌,葛衣人忽觉钓线一沉,提腕看时,一尾两斤多重的鲫鱼“唰啦”。
2.众魏军甲士冲上,粗暴地把四名大汉和葛衣少年一脚揣倒,绳捆索绑起来。
3.两军阵前,身披轻甲、手持长戟的齐军步卒忽然潮水般退了开去,一大群身披葛衣、斜挽发髻、手持短刀的轻兵死士出现在了楚军面前。
4.他穿一套黑色毛葛衣服,高高个子的,凌驾于近旁那些军官之上,肩膀很宽,但往下便渐渐瘦削,形成一个细细的腰身和一双小得出奇的脚,脚上是铮亮的皮靴。
5.另一乌巾葛衣的汉子是赣县人陈子敬,曾在州衙供过职,现闲居在家。
6.他心想这汉子看着气度也颇为不凡,非同等闲,一身葛衣虽然朴素,但掩盖不住这汉子身上的威猛霸道的气质。
7.杯酒失意何语狂,苦吟且称展愁殇。鱼逢浅岸难知命,雁落他乡易断肠。葛衣强作霓裳舞,枯树聊扬蕙芷香。落魄北来归蓬径,凭轩南望月似霜。倾泠月
8.他心想这汉子看着气度也颇为不凡,非同等闲,一身葛衣虽然朴素,但掩盖不住这汉子身上的威猛霸道的气质。(www.chazidian.com查字典)
9.半晌,葛衣人忽觉钓线一沉,提腕看时,一尾两斤多重的鲫鱼“唰啦”。[查字典https://www.chazidian.com造句网]
读音:gé,gě
[gé]
[ gé ]1. 多年生草本植物,茎可编篮做绳,纤维可织布,块根肥大,称“葛根”,可制淀粉,亦可入药(通称“葛麻”):葛布。葛巾(葛布做的头巾,古人不分贵贱常服)。葛履。
2. 表面有花纹的纺织品,用丝做经,棉线或麻线等做纬。
[ ɡě ]1. 姓。
读音:yī,yì
[yī]
[ yī ]1.衣服:上衣。内衣。大衣。
2.包在物体外面的一层东西:笋衣。
[ yì ]1.穿(衣服);拿衣服给别人穿:穿布衣。解衣衣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