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莩遍野
【拼音】:è piǎo biàn yě
【繁体】:餓莩遍野
词语解释莩:饿死的人。到处是饿死的人。形容人民因饥饿而大量死亡的悲惨景象。饿莩遍野[èpiǎobiànyě]⒈见“饿殍遍野”。成语解释饿莩遍野
基础解释同“饿殍遍野”。形容老百姓因灾祸饥馑大批饿死的悲惨景象。
综合释义莩:饿死的人。到处是饿死的人。形容人民因饥饿而大量死亡的悲惨景象。是岁大荒,百姓皆食枣菜,~◎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三回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1.是岁大荒,百姓皆食枣菜,饿莩遍野。
2.这些年,朝庭横征暴敛,又连年灾荒,马邑早已是饿莩遍野。
3.之后,黄河水灾不断,沿河几个路府洲县,几乎成为泽国,甚至最后连运河都几乎因水灾而被截断,从而让整个元朝饿莩遍野。
4.唉,只是苦了黎民百姓啊!今岁蝗灾,已是大荒,关中百姓皆以枣菜为食,一时之间饿莩遍野。
5.旧中国那种倍受帝国主义、军阀官僚残害压迫、饿莩遍野民不聊生的悲惨境地,知识分子挣扎在失学失业的饥饿线上的贫困处境,都已成为历史陈迹了。【查字典www。chazidian。com饿莩遍野造句】
6.是岁大荒,百姓皆食枣菜,饿莩遍野◎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三回
读音:è
[è]
(1)(形)肚子空;想吃东西:很~。
(2)(动)使受饿:别~着牲口。
读音:fú,piǎo
[piǎo]
[ fú ]1. 芦苇秆里面的薄膜:葭莩。
[ piǎo ]1. 同“殍”。
读音:biàn
[biàn]
(1)(形)普遍;全面:满山~野|我们的朋友~天下。
(2)(量)一个动作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为一遍:从头到尾看一~。
读音:yě
[yě]
(1)(名)野外:~地|~外。
(2)(名)界限:视~。
(3)(名)指不当政的地位:在~|下~。
(4)(形)不是人所饲养或培植的(动物或植物):~花|~草|~兽。
(5)(形)蛮横不讲理;粗鲁没礼貌:~蛮|粗~|撒~。
(6)(形)不受约束:~性|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