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衙门
【拼音】:hǎi jūn yá mén
【繁体】:海軍衙門
词语解释⒈ 全称“总理海军事务衙门”。清政府管理全国海军的机构。1885年设立,醇亲王奕fe5c为总理,奕、李鸿章为会办,实权由李鸿章掌握。1888年编成北洋海军,制定《北洋海军章程》,设置提督、总兵等职。北洋海军在甲午战争中覆灭后,海军衙门被裁撤。海军衙门(海軍衙門)[hǎijūnyámén]⒈全称“总理海军事务衙门”。清政府管理全国海军的机构。1885年设立,醇亲王奕fe5c为总理,奕、李鸿章为会办,实权由李鸿章掌握。1888年编成北洋海军,制定《北洋海军章程》,设置提督、总兵等职。北洋海军在甲午战争中覆灭后,海军衙门被裁撤。
基础解释全称“总理海军事务衙门”。清政府管理全国海军的机构。年设立,醇亲王奕fec为总理,奕、李鸿章为会办,实权由李鸿章掌握。年编成北洋海军,制定《北洋海军章程》,设置提督、总兵等职。北洋海军在甲午战争中覆灭后,海军衙门被裁撤。
汉语大词典全称“总理海军事务衙门”。清政府管理全国海军的机构。1885年设立,醇亲王奕訢为总理,奕劻、李鸿章为会办,实权由李鸿章掌握。1888年编成北洋海军,制定《北洋海军章程》,设置提督、总兵等职。北洋海军在甲午战争中覆灭后,海军衙门被裁撤。
1.如此一来,海军中几乎成了福州人的天下,他们在其中纵横捭阖,甚至把福州话当成了海军衙门中的官话。
2.于是张皇其词,奏设海军衙门,脱胎西法,订立海军官名及一切章程,条分缕析,无微不至,无善不备。
3.今国家虽已设海军衙门,而皮毛徒具,精义未讲,呼应不灵,规模未备,则犹未能言实效也。
4.他当时还掌握着海军衙门,在笼络有一定军事外交实权的李鸿章的同时,却不顾国防安危,极力主张挪用海军经费修建颐和园,这种用心在深层次上是相当复杂的。
5.正是出于保己又保子的算盘,奕譞改变了立场,主持海军衙门的他成为挪用海军经费修园的始作俑者。
6.早年中轴线地安门东的铁狮子胡同曾为清末海军衙门。
7.作家叶曙明撰文以为,海军经费不等于海军军费,海军经费相当于海军衙门的办公费用。
8.凡兵船有时应奏行军国乐,须用中国乐器,其乐章由海军衙门撰拟,通行樽办。
9.但令人扼腕的是,舰队在1888年初具规模后,由于当权者的战略误判,权贵们把持下的海军衙门在甲午前竟再未给舰队添购过一舰一炮。
10.挪用的海军经费,源自何处?作家叶曙明撰文以为,海军经费不等于海军军费,海军经费相当于海军衙门的办公费用。
读音:hǎi
[hǎi]
1.大洋靠近陆地的部分,有的大湖也叫海,如青海、里海。
2.比喻连成一大片的很多同类事物:人~。火~。
3.大的(器皿或容量等):~碗。~量。
4.古代指从外国来的:~棠。~枣。
5.极多(后面一般跟“了、啦”等):街上的人可~啦!
6.漫无目标地:~骂。她丢了支笔,~找。
7.毫无节制地:~吃~喝。
8.姓。
读音:jūn
[jūn]
(1)(名)军队:我~|陆~|八路~|解放~| 参~|裁~|生产大~|劳动后备~。
(2)(量)军队的编制单位;一军辖若干师:第一~|敌人的兵力估计有两个~。
读音:yá
[yá]
(名)衙门:~役。
读音:mén
[mén]
(1)(名)房屋、车船或用围墙、篱笆等围起来的地方的出入口:前~|屋~|送货上~。
(2)(名)装置在上述出入口;能开关的障碍物;多用木料或金属材料做成:铁~|栅栏~儿|两扇红漆大~。
(3)(名)(~儿)器物可以开关的部分:柜~儿|炉~儿。
(4)(名)形状或作用像门的:电~|水~|气~|闸~。
(5)(名)(~儿)门径:窍~|炼钢的活儿我也摸着点~儿了。
(6)(名)旧时指家族或家族的一支;现在指一般的家庭:满~|双喜临~|张~王氏|长~长子。
(7)(名)宗教、学术思想上的派别:儒~|佛~|左道旁~。
(8)(名)传统指称跟师傅有关的:拜~|同~|~徒。
(9)(名)一般事物的分类:分~别类|五花八~。(名)生物学中把具有最基本最显著的共同特征的生物分为若干群;每一群叫一门;如原生动物门、裸子植物门等。门以下为纲。(名)压宝时下赌注的位置的名称;也用来表示赌博者的位置;有“天门”、“青龙”等名目。(量)ɑ)用于炮。b)用于功课、技术等。(Mén)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