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行遗址
【拼音】:shí sān háng yí zhǐ
【简体】:十三行遗址
【繁体】:十三行遺址
网友释义十三行遗址是台湾北部重要的考古遗址之一。该遗址位于台北县八里乡淡水河海口交界处的南岸,挖掘出陶器、铁器、墓葬等各类丰富的史前遗物。该遗址的主人生存于距今约1800至500年前,在文化上属于台湾史前时期的铁器时代,是台湾唯一确定拥有炼铁技术的史前居民,很有可能是台湾平埔族凯达格兰人的祖先。该遗址被台湾地区内政部门订为“国家”二级古迹,在该遗址上设有十三行博物馆,是台湾地区第一座县立考古博物馆。
辞典修订版位于新北市淡水河口南岸,观音山前缘之河口平原上的古迹遗址。原为台湾原住民平埔族祖先凯达噶兰族,在一千五百至二千年前的活动空间。因该处旧有清代十三洋行设立的行口,故称为「十三行遗址」。1957年,始由台湾大学林朝棨教授发现。历经考古学家的挖掘与研究,证明当时已将铁器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其中,「炼铁作坊」的出土,为现存台湾史前先民冶铁技术的唯一证据。
读音:shí
[shí]
(1)(数)数目;九加一后所得。
(2)(形)表示达到顶点:~足|~成。
读音:sān
[sān]
(1)(量)数目;二加一后所得。
(2)(量)表示多数或多次:~番五次。
读音:háng,xíng
[háng]
[ háng ]1.行列:双~|杨柳成~。
2.排行:您~几?
3.行业:内~|同~|在~|懂~。
4.某些营业机构:商~|银~|车~。
5.用于成行的东西:一~字|几~树|两~眼泪。
[ xíng ]1.行为举止:品~|操~|德~。
2.走、走路:直~|前~|寸步难~。
3.前往:南~|与子偕~。
4.流动、流通:发~|运~|风~一时。
5.做、从事、实施:~医|~善|实~。
6.可以:只要尽力去做就~了。
7.能干、能力强:你真~。
8.行书的简称:~草|~楷|真~。
9.不久、将要:~将就木。
10.一种乐府和古诗的体裁:〈短歌行〉|〈琵琶行〉。
11.量词,计算酌酒奉客的单位:宾主百拜,而酒三行。(汉.扬雄《法言.修身》)。
读音:yí,wèi
[yí]
[ yí ]1.遗失。
2.遗失的东西:路不拾~。
3.遗漏:~忘。补~。
4.留下:~迹。~憾。不~余力。
5.专指死人留下的:~容。~嘱。~著。
6.排泄大小便或精液(多指不自主的):~矢。~尿。~精。
[ wèi ]赠与;送给:~之千金。
读音:zhǐ
[zhǐ]
(名)建筑物的位置;地基: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