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涕蟲
【拼音】:bí tì chóng
【结构】:鼻(上下结构)涕(左右结构)蟲(上下结构)
词语解释1.蛞蝓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虫四.蛞蝓》。2.比喻驽弱﹑做事不干脆利索的人。
网络解释鼻涕虫(蛞蝓科陆生软体动物)由蜗牛转变而来,现生种类广分布于欧洲、亚洲、北美和北非。一般黄绿相间,在马来西亚沙巴地区海拔1900多米的山区森林中多有发现。
网友释义蛞蝓[kuòyú](学名AgriolimaxagrestisLinnaeus)为腹足纲,柄眼目,蛞蝓科动物的统称。中国南方某些地区称蜒蚰(不是蚰蜒),俗称鼻涕虫,是一种软体动物,与部分蜗牛组成有肺目。雌雄同体,外表看起来像没壳的蜗牛,体表湿润有黏液,民间流传在其身上撒盐使其脱水而死的捕杀方法的确有用。
读音:bí
[bí]
(1)(名)(~子)人和高等动物的嗅觉器官;也是呼吸通道:~孔|~腔|~涕。
(2)(名)〈书〉开端:~祖。
读音:tì
[tì]
(1)(名)眼泪。
(2)(名)鼻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