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旌
【拼音】:xīn jīng
【注音】:ㄒ一ㄣㄐ一ㄥ
【结构】:心(独体结构)旌(左右结构)
【简体】:心旌
【繁体】:心旌
词语解释1.喻不宁静的心神。2.指心神,神思。心旌[xīnjīng]⒈喻不宁静的心神。语本《战国策·楚策一》:“寡人卧不安席,食不甘味,心摇摇如悬旌,而无所终薄。”⒉指心神,神思。
引证解释⒈喻不宁静的心神。引语本《战国策·楚策一》:“寡人卧不安席,食不甘味,心摇摇如悬旌,而无所终薄。”郑振铎《桂公塘》:“心旌飘飘荡荡的,不知置身于何所。”⒉指心神,神思。引宋王安石《次韵宋中散》之一:“风流今见佳公子,投老心旌一片降。”清赵翼《寄题法梧门祭酒诗龛图》:“作诗必以龕,毋乃拘心旌。”
网络解释心旌心旌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不宁静的心神。
综合释义喻不宁静的心神。语本《战国策·楚策一》:“寡人卧不安席,食不甘味,心摇摇如悬旌,而无所终薄。”郑振铎《桂公塘》:“心旌飘飘荡荡的,不知置身于何所。”指心神,神思。宋王安石《次韵宋中散》之一:“风流今见佳公子,投老心旌一片降。”清赵翼《寄题法梧门祭酒诗龛图》:“作诗必以龕,毋乃拘心旌。”
汉语大词典(1).喻不宁静的心神。语本《战国策·楚策一》:“寡人卧不安席,食不甘味,心摇摇如悬旌,而无所终薄。”郑振铎《桂公塘》:“心旌飘飘荡荡的,不知置身于何所。”(2).指心神,神思。宋王安石《次韵宋中散》之一:“风流今见佳公子,投老心旌一片降。”清赵翼《寄题法梧门祭酒诗龛图》:“作诗必以龛,毋乃拘心旌。”
国语辞典语本《战国策.楚策一》:「心摇摇然如悬旌而无所终薄。」比喻人心神不宁,如摇晃的旌旗一般,如:「心旌摇惑」。心旌[xīnjīng]⒈语本比喻人心神不宁,如摇晃的旌旗一般。引《战国策·楚策一》:「心摇摇然如悬旌而无所终薄。」例如:「心旌摇惑」。
其他释义1.喻不宁静的心神。语本《战国策.楚策一》:'寡人卧不安席,食不甘味,心摇摇如悬旌,而无所终薄。'2.指心神,神思。
1.火树银花不夜天,繁星点点落玉盘,南疆北国共把盏,元宵佳节庆上元。灯掩桃花遮人面,心旌神荡志高远,携手逍遥同结伴,相邀春风天地间。祝元宵节合家团圆!
2.杜甫听了心旌摇摇,感慨万分,就想来和王元宝会会面。
3.十七八岁的小女孩,正是如花般的年纪,一颦一笑都像是明媚的秋水一般让人心旌摇摇,风因焕愣愣的看着她,仿佛看见了一个云中的仙子一般正对着自己秋波暗送。
4.她那发出清香澄莹的秀发枕在自己的怀里,谢三江看着彩云额头周围自然卷曲的发丝仿佛从河中心欢快地喊着向岸边乍起的小股潮水,叫谢三江看了心旌飘摇,又无限忧伤。
5.江鸿只顾埋头喝酒,吴烈被几杯酒灌的心旌摇曳,神思恍惚,舌头不大灵便,好不容易说两个词出来江鸿也不搭话茬,弄得吴烈好生郁闷。
6.看见大叠大叠的钞票,他不禁心旌摇摇。
7.皇后见李修远一直迟疑不定,终忍不住嗔道,那眉眼间的妩媚风情,竟让李修远心旌摇曳,心神巨震。
8.五人虽是塞住双耳,待啸声结束,除了李康和李落沙内力深沉,仍凝立不动外,其余三人早已是耳鸣目眩,心旌神摇,昏昏沉沉几欲摔倒。
9.这蓝大小姐果真是人间绝色,白衣男子坐在暖榻上,一只大手落在巴掌大的小脸上摩挲着,触手温良如丝,美好的感觉使他有些情不自禁的心旌摇荡。
10.那是我第一次看戏,舞台上隐隐飘动的绛紫色的天鹅绒幕布,让我心旌摇荡着无比神奇的感觉。
读音:xīn
[xīn]
(1)(名)人和高等动物身体内推动血液循环的器官。也叫心脏:~博|~跳。
(2)(名)通常也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感情等:~思|~得|用~|谈~|一~一意。
(3)(名)中心;中央的部分:江~|圆~|重~|灯~。
(4)(名)二十八宿之一。
读音:jīng
[jīng]
(1)(名)古代的一种旗子;旗杆顶上用五色羽毛做装饰。
(2)旌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