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钱
【拼音】:zhuō qián
【注音】:ㄓㄨㄛㄑ一ㄢˊ
【结构】:捉(左右结构)钱(左右结构)
【繁体】:捉錢
词语解释从北朝起到隋唐,官府常用公款投入商业或贷放市肆取利,谓之'捉钱'。即公廨本钱。也称月料钱。
基础解释从北朝起到隋唐,官府常用公款投入商业或贷放市肆取利,谓之/'捉钱/'。即公廨本钱。也称月料钱。
引证解释⒈从北朝起到隋唐,官府常用公款投入商业或贷放市肆取利,谓之“捉钱”。即公廨本钱。也称月料钱。参阅宋王溥《唐会要·内外官料钱上》。引《新唐书·食货志五》:“于时祠祭、蕃夷赐宴、别设,皆长安、万年人吏主办,二县置本钱,配纳质积户收息以供费。诸使捉钱者,给牒免徭役,有罪府县不敢劾治。”
网络解释捉钱捉钱:
汉语大词典从北朝起到隋唐,官府常用公款投入商业或贷放市肆取利,谓之“捉钱”。即公廨本钱。也称月料钱。《新唐书·食货志五》:“于时祠祭、蕃夷赐宴、别设,皆长安、万年人吏主办,二县置本钱,配纳质积户收息以供费。诸使捉钱者,给牒免徭役,有罪府县不敢劾治。”参阅宋王溥《唐会要·内外官料钱上》。
其他释义1.从北朝起到隋唐,官府常用公款投入商业或贷放市肆取利,谓之'捉钱'。即公廨本钱。也称月料钱。
1.能捉钱那才叫能耐!实在人情味十足。
2.当时还流行一种给男方的所谓的“系捉钱”,为钓到“进士婿”,有的富商甚至会拿出千余缗的“系捉钱”来诱惑,自愿上钩者亦有不少。查字典www.chazidian.com捉钱造句
3.当时还流行一种给男方的所谓的“系捉钱”,为钓到“进士婿”,有的富商甚至会拿出千余缗的“系捉钱”来诱惑,自愿上钩者亦有不少。[https://www。chazidian。com/zj-326682/造句网]
读音:zhuō
[zhuō]
(1)(动)握;抓
(2)(动)使人或动物落入自己的手中:~奸|~贼|~老鼠。
读音:qián
[qián]
(1)(名)铜钱:一个~|~串儿。
(2)(名)货币:银~|一块~。
(3)(名)款子;费用:一笔~|饭~|车~|买书的~。
(4)(名)钱财:有~有势|敛~|搂~|捞~。
(5)(名)(~儿)形状像铜钱的东西:榆~儿|纸~儿。
(6)(名)(Qián)姓。
(7)(量)重量单位。十厘等于一钱;十钱等于一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