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合罗
【拼音】:mó hé luó
【注音】:ㄇㄛˊㄏㄜˊㄌㄨㄛˊ
【结构】:磨(半包围结构)合(上下结构)罗(上下结构)
【简体】:磨合罗
【繁体】:磨合羅
词语解释1.亦作'磨合罗'。2.梵语mahoraga的音译。原为佛教八部众神之一的摩睺罗神。唐宋时借其名制作为一种土木偶人,于七夕供养。唐时也叫'化生'。谓供养以祝祷生育男孩,故成为送姻亲家的礼物。后成为儿童玩具。3.比喻喜爱的人物。
基础解释见/'磨喝乐/',亦作/'磨合罗/'。
引证解释⒈见“磨喝乐”。
综合释义见“磨喝乐”。七夕日供乞巧或玩赏用的娃娃。也作「魔合罗」。比喻受人喜爱的人物。元.关汉卿《调风月.第一折》:「和哥哥外名,燕燕也记得真,唤做磨合罗小舍人。」也作「魔合罗」。
汉语大词典见“磨喝乐”。《汉语大词典》:磨喝乐(磨喝乐) 拼音:móhēlè亦作“磨合罗”。(1).梵语mahoraga的音译。原为佛教八部众神之一的摩睺罗神。唐宋时借其名制作为一种土木偶人,于七夕供养。唐时也叫“化生”。谓供养以祝祷生育男孩,故成为送姻亲家的礼物。后成为儿童玩具。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七夕》:“至初六日七日晚,贵家多结綵楼于庭,谓之‘七巧楼’,铺陈磨喝乐、花瓜、酒炙、笔砚、针线,或儿童裁诗,女郎呈巧,焚香列拜,谓之‘乞巧’。”自注:“磨喝乐,本佛经‘摩睺罗’,今通俗而书之。”元刘致《红绣鞋·有名娃娃者戏赠》曲:“只是将个磨合罗儿迤逗着耍。”清张尔岐《蒿庵闲话》卷一:“京师旧俗,七月七日,街上卖磨喝乐。”(2).比喻喜爱的人物。元关汉卿《调风月》第一折:“和哥哥外名,燕燕也记得真,唤做磨合罗小舍人。”
国语辞典七夕日供乞巧或玩赏用的娃娃。也作「魔合罗」。
辞典修订版七夕日供乞巧或玩赏用的娃娃。也作「魔合罗」。比喻受人喜爱的人物。元.关汉卿《调风月.第一折》:「和哥哥外名,燕燕也记得真,唤做磨合罗小舍人。」也作「魔合罗」。
其他释义1.见'磨喝乐'。
读音:mó,mò
[mó]
[ mó ]1. 摩擦:磨刀。磨墨。磨练。磨砺(摩擦使锐利,喻经受磨练)。磨合。研磨。磨漆画。
2. 阻碍,困难:磨难(nàn)。好事多磨。
3. 消耗,消灭:磨损。磨耗。磨灭。
4. 拖延,耗时间:磨缠。磨功夫。
[ mò ]1. 粉碎粮食的工具:石磨。电磨。磨盘。磨坊(亦作“磨房”)。推磨。
2. 用磨将粮食加工成所需的状态:磨面。磨米。磨豆腐。
3. 掉转:这个胡同太窄,磨不过车来。
读音:hé,gě
[hé]
[ hé ]1. 闭,对拢:合眼。合抱。珠连璧合。貌合神离。
2. 聚集:合力。合办。合股。合资。
3. 不违背,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相应或相符:合格。合法。情投意合。
4. 应该:合该。合当。“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时而作”。
5. 总共,全:合家欢乐。
6. 计,折算:合多少钱。
7.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5”。
[ gě ]1. 中国市制容量单位,一升的十分之一。
2. 旧时量粮食的器具,容量为一合,木或竹制,方形或圆筒形。
读音:luó
[luó]
1. 捕鸟的网:罗网。
2. 张网捕捉:罗掘(用网捕麻雀,挖掘老鼠洞找粮食。喻用尽办法筹措款项)。门可罗雀(形容门庭冷落)。
3. 搜集,招致,包括:罗捕。罗致(招请人才)。网罗。包罗。罗织罪名(虚构罪名,陷害无辜)。
4. 散布:罗列。
5. 过滤流质或筛细粉末用的器具:绢罗。
6. 用罗筛东西:罗面。
7. 轻软有稀孔的丝织品:罗绮。罗扇。
8. 量词,用于商业,一罗合十二打。
9. 同“脶”。
10.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