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麦
【拼音】:mǐ mài
【注音】:ㄇ一ˇㄇㄞˋ
【结构】:米(独体结构)麦(上下结构)
【繁体】:米麥
词语解释米与麦。亦泛指米麦之类的粮食。米麦[mǐmài]⒈米与麦。亦泛指米麦之类的粮食。
引证解释⒈米与麦。亦泛指米麦之类的粮食。《书·费誓》“峙乃糗粮”唐孔颖达疏:“《説文》云:糗,熬米麦也。引郑玄云:糗,擣熬穀也。谓熬米麦使熟,又擣之以为粉也。”元睢景臣《哨遍·高祖还乡》套曲:“春採了桑,冬借了俺粟,零支了米麦无重数。”《警世通言·崔衙内白鹞招妖》:“唐玄宗自姚崇、宋璟为相,米麦不过三四钱,千里不馈行粮。”
网络解释米麦米麦:食物
综合释义米与麦。亦泛指米麦之类的粮食。《书·费誓》“峙乃糗粮”唐孔颖达疏:“《説文》云:糗,熬米麦也。郑玄云:糗,擣熬穀也。谓熬米麦使熟,又擣之以为粉也。”元睢景臣《哨遍·高祖还乡》套曲:“春採了桑,冬借了俺粟,零支了米麦无重数。”《警世通言·崔衙内白鹞招妖》:“唐玄宗自姚崇、宋璟为相,米麦不过三四钱,千里不馈行粮。”
汉语大词典米与麦。亦泛指米麦之类的粮食。《书·费誓》“峙乃糗粮”唐孔颖达疏:“《说文》云:糗,熬米麦也。郑玄云:糗,捣熬谷也。谓熬米麦使熟,又捣之以为粉也。”元睢景臣《哨遍·高祖还乡》套曲:“春采了桑,冬借了俺粟,零支了米麦无重数。”《警世通言·崔衙内白鹞招妖》:“唐玄宗自姚崇、宋璟为相,米麦不过三四钱,千里不馈行粮。”
其他释义1.米与麦。亦泛指米麦之类的粮食。
1.屋中灶台上摆放着的用大米、小米、薏米、麦仁等八种粮食煮的杂果粥,今天是腊月初八,家家户户喝腊八粥的日子。
2.甜品如各种红豆沙、绿豆沙,以及辅米麦粥、八宝粥、芝麻糊、杏仁糊、汤丸等,尤其以双皮奶最具特色。
3.国初冯胜弃宁夏,烧了二十余万石米麦料豆及军需,仅仅是惧怕回鹘骑兵而已。
4.粳米、糯米、麦仁米、玉米、薏仁米、葛仙米、饭豆、白莲子、白云豆、小枣,大枣、杏仁、核桃仁、栗子、花生仁、蜜桂花、红糖。
5.阳翟是一座商业比较发达的城市,在阳翟城内的主要干道两侧店铺林立,有卖米、麦和大豆的粮栈,有出售麻织物的商店,还有出售陶器、买卖铜器和丝绸的商店。
6.这时沦陷区内,商业萧条;唯有几种日伪统制物品,如米麦、花纱布、五洋香烟等行业,则畸形繁荣,也因而派生出许多"新富商"。
7.其当时,米麦每斗价一千六百文,蜀黍每斗一千二百文,牛羊熟肉每斤三十二文,犁耙锄铁九文,少年女子仅两吊文。
8.七昼夜不息,巡按高名衡,率司道官婴城固守,军饷告匮,周王出库金五十万,买米麦饷守陴者,复悬金募死士,击死一贼者,予五十金。
9.他从建筑师贾米.麦克弗森手里得到的,是一个内部加装了一圈来自住宅区的木头架子的集装箱。
10.糯米、麦仁米、玉米、薏仁米、葛仙米、饭豆、白莲子、白云豆、小枣,大枣、杏仁、核桃仁、栗子、花生仁、蜜桂花、红糖。
读音:mǐ
[mǐ]
1. 谷类或其他植物的子实去了皮的名称:小米。大米。稻米。米珠薪桂(米像珍珠;柴像桂木,形容物价昂贵,生活困难)。
2. 国际长度单位(旧称“公尺”“米突”),一米等于三市尺。
3. 姓。
读音:mài
[mài]
(1)(名)草本植物;子实用来磨面粉;也可以用来制糖或酿酒;是重要的粮食作物。有小麦、大麦、黑麦、燕麦等多种。
(2)(名)专指小麦。通称麦子。
(3)(名)(Mài)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