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心见性
【拼音】:míng xīn jiàn xìng
【注音】:ㄇ一ㄥˊㄒ一ㄣㄐ一ㄢˋㄒ一ㄥˋ
【词性】:成语。
【简体】:明心见性
【繁体】:明心見性
词语解释心:思想感情。性:本性。原为佛教用语,指清除世俗杂念,大彻大悟,尽显人的本性。后泛指领悟人生,了解人生的真谛。明心见性[míngxīnjiànxìng]⒈佛教语。谓屏弃世俗一切杂念,彻悟因杂念而迷失了的本性(即佛性)。⒉指率真地表现心性。
引证解释⒈佛教语。谓屏弃世俗一切杂念,彻悟因杂念而迷失了的本性(即佛性)。引《元史·仁宗纪三》:“仁宗天性慈孝,聪明恭俭,通达儒术,妙悟释典,尝曰:‘明心见性,佛教为深;修身治国,儒道为切。’”《西游记》第八十回:“却説三藏坐在林中,明心见性,讽念那《摩訶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忽听得嚶嚶的叫声‘救人’。”清郑燮《焦山读书寄四弟墨》:“和尚是佛之罪人,杀盗淫妄,贪婪势利,无復明心见性之规。”⒉指率真地表现心性。引《红楼梦》第一一五回:“他説了半天,并没有个明心见性之谈,不过説些什么‘文章经济’,又説什么‘为忠为孝’。”
综合释义①佛教语。指屏弃世俗一切杂念,彻悟因杂念而迷失了的本性(即佛性)。②指率真地表现心性。
汉语大词典(1).佛教语。谓屏弃世俗一切杂念,彻悟因杂念而迷失了的本性(即佛性)。《元史·仁宗纪三》:“仁宗天性慈孝,聪明恭俭,通达儒术,妙悟释典,尝曰:‘明心见性,佛教为深;修身治国,儒道为切。’”《西游记》第八十回:“却说三藏坐在林中,明心见性,讽念那《摩诃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忽听得嘤嘤的叫声‘救人’。”清郑燮《焦山读书寄四弟墨》:“和尚是佛之罪人,杀盗淫妄,贪婪势利,无复明心见性之规。”(2).指率真地表现心性。《红楼梦》第一一五回:“他说了半天,并没有个明心见性之谈,不过说些什么‘文章经济’,又说什么‘为忠为孝’。”
国语辞典洞明心性的本源。明心见性[míngxīnjiànxìng]⒈洞明心性的本源。引《元史·卷二六·仁宗本纪三》:「明心见性,佛教为深;修身治国,儒道为切。」《西游记·第一一回》:「陛下明心见性,是必记了,传与阳间人知。这唤做『六道轮回』。」成语解释明心见性
辞典修订版洞明心性的本源。《元史.卷二六.仁宗本纪三》:「明心见性,佛教为深;修身治国,儒道为切。」《西游记.第一一回》:「陛下明心见性,是必记了,传与阳间人知。这唤做『六道轮回』。」
辞典简编版洞悉心性的本源。 【造句】佛教以明心见性作为修身养性的方法之一。
成语词典版修订本参考资料:洞明心性的本源。元史˙卷二十六˙仁宗本纪三:明心见性,佛教为深;修身治国,儒道为切。西游记˙第十一回:陛下明心见性,是必记了,传与阳间人知。这唤做六道轮回。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80回:“却说三藏坐在林中,明心见性,讽念那《摩诃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忽听得嘤嘤的叫声‘救人’。”
其他释义指摒弃世俗的一切意识,大彻大悟,显现人的本性。
1.血劫既出,生灵涂炭;从善如登,从恶是崩;明心见性,十载悟道;缘尽宝殿,直追本心;自龙背来,从云山去;痴行天下,得道于渊;聚则成形,散则成风。
2.你须立定宗旨,明心见性,勿为利欲所诱,勿为财色所迷,见义必为,视恶如仇,诸善力行,百邪远避。
3.绕着护城河晃荡,走着走着,不见得就是明心见性,却醺醺然有入画的冲动。
4.佛家说“明心见性”,愿你拥有好心性;道家说“存心炼性”,愿你天天好心情;儒家说“修心养性”,愿你时时都心静;我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祝德行兼备的您心性平和,笑走人生路。
5.诸同道可自行体悟,已有自发动经历者,体会余之教当有所收获,如再得吾之八脉神修金丹诀,则更能顺水行舟,早登明心见性之阶梯。
6.虽然要明心见性并不简单,但是,若懂得把佛法带入日常生活中,举手投足无不是见性妙法。
7.我们东方人,讲求明心见性,东方人心明,油灯自亮。东方人不像西方人那样专门看重表面功夫。
8.佛教以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的假设,来说明明心见性以实现和世界共通的可能性,而儒家则通过“诚”——真实无妄的澄明心灵来实现与世界的共通。
9.只有切实地克制情欲,方能逐渐地做到“情枯智讫”的功夫。所有的宗教无不强调克己的修养,斩断情根,裂破俗网,然后才能湛然寂静,明心见性。就是佛教所斥为外道的种种苦行,也无非是戒的意思,不过做得过分了些。
10.没有狂歌当哭的勇气,却在倒地时明心见性,瞥见万里风沙之上,有人沉腕拨镫,疾书一行字:“相忘于江湖”。
读音:míng
[míng]
1. 亮,与“暗”相对:明亮。明媚。明净。明鉴(a.明镜;b.指可为借鉴的明显的前例;c.明察)。明灭。明眸。明艳。明星。明珠暗投(喻怀才不遇或好人失足参加坏团伙,亦泛指珍贵的东西得不到赏识)。
2. 清楚:明白。明显。明晰。明了。明确。明朗。
3. 懂得,了解:明哲保身。不明事理。深明大义。
4. 公开,不隐蔽:明说。明讲。明处。
5. 能够看清事物:明察秋毫。耳聪目明。眼明手快。
6. 睿智:英明。贤明。明君。
7. 视觉,眼力:失明。
8. 神灵,泛指祭神供神之物:明器(殉葬用的器物,亦作“冥器”)。
9. 次(专指日或年):明日。明年。
10. 中国朝代名:明代。
11. 姓。
读音:xīn
[xīn]
(1)(名)人和高等动物身体内推动血液循环的器官。也叫心脏:~博|~跳。
(2)(名)通常也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感情等:~思|~得|用~|谈~|一~一意。
(3)(名)中心;中央的部分:江~|圆~|重~|灯~。
(4)(名)二十八宿之一。
读音:jiàn,xiàn
[jiàn]
[ jiàn ]1. 看到:看见。罕见。见微知著。见义勇为。见异思迁。
2. 接触,遇到:怕见风。见习。
3. 看得出,显得出:见效。相形见绌。
4. (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见上。见下。
5. 会晤:会见。接见。
6. 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见解。见地(见解)。见仁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
7. 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见外。见教。见谅(原谅我)。见笑(被讥笑)。
[ xiàn ]1. 古同“现”,出现,显露。
2. 古同“现”,现存。
读音:xìng
[xìng]
(1)(名)性格:个~|耐~|天~。
(2)(名)性能;性质:弹~|药~|油~。
(3)(名)在思想、感情等方面的表现:党~|纪律~。
(4)(形)有关生物的生殖或性欲的:~器官|~行为|~生活。
(5)(名)性别:男~|女~|雄~|雌~。
(6)(名)表示名词(以及代词、形容词)的类别的语法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