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政
【拼音】:zī zhèng
【注音】:ㄗㄓㄥˋ
【结构】:资(上下结构)政(左右结构)
【繁体】:資政
词语解释1.帮助治理国政。2.官职名。宋代置资政殿大学士,授予罢政的宰相或其他大臣。简称'资政'。3.官职名。金置资政大夫一职,系正三品的文散官。元改为正二品。明清皆因之。4.官职名。民国时期,总统府亦置资政若干人,由总统选聘,以备随时咨询。
基础解释帮助治理国政。官职名。宋代置资政殿大学士,授予罢政的宰相或其他大臣。简称/'资政/'。官职名。金置资政大夫一职,系正三品的文散官。元改为正二品。明清皆因之。官职名。民国时期,总统府亦置资政若干人,由总统选聘,以备随时咨询。
引证解释⒈帮助治理国政。太平天囯洪仁玕有《资政新篇》。引唐道宣《叙元魏太武废佛法事》:“帝讳燾,以明元帝泰常八年即位,时年八岁,尚在幼冲,资政所由,唯恃台辅。”⒉官职名。宋代置资政殿大学士,授予罢政的宰相或其他大臣。简称“资政”。⒊官职名。金置资政大夫一职,系正三品的文散官。元改为正二品。明清皆因之。⒋官职名。民国时期,总统府亦置资政若干人,由总统选聘,以备随时咨询。
网络解释资政1.帮助治理国政。唐·道宣《叙元魏太武废佛法事》:“帝讳焘,以明元帝泰常八年即位,时年八岁,尚在幼冲,资政所由,唯恃台辅。”太平天囯洪仁玕有《资政新篇》。
汉语大词典(1).帮助治理国政。唐道宣《叙元魏太武废佛法事》:“帝讳焘,以明元帝泰常八年即位,时年八岁,尚在幼冲,资政所由,唯恃台辅。”太平天国洪仁玕有《资政新篇》。(2).官职名。宋代置资政殿大学士,授予罢政的宰相或其他大臣。简称“资政”。(3).官职名。金置资政大夫一职,系正三品的文散官。元改为正二品。明清皆因之。(4).官职名。民国时期,总统府亦置资政若干人,由总统选聘,以备随时咨询。
国语辞典古代官名。如宋代所设的资政殿大学士、金代所设的资政大夫。
其他释义1.帮助治理国政。2.官职名。宋代置资政殿大学士,授予罢政的宰相或其他大臣。简称'资政'。3.官职名。金置资政大夫一职,系正三品的文散官。元改为正二品。明清皆因之。4.官职名。民国时期,总统府亦置资政若干人,由总统选聘,以备随时咨询。
1.在取利过程中如果你是依法挣钱,依法纳税,这个取利的过程就是取义,只有取义才能取大利。比如说社会发展方向,股东分红、员工要工资、政府要纳税,这就是义,而且,往往只有你先接受义之后才能挣大钱。
2.为加快性电厂的建设,鼓励私人投资,政府想减少官样文章,虽然环保主义者警告说…
3.一位《帝国军事月刊》的特约评论员推测可能是海军陆战队,炮兵或者专职后勤部队。
4.那时赵恒惕的三儿子赵牟俶在台湾肥料厂找到了工作,在新竹上班,周末才能回家,加上雪俪找了份文秘工作,赵恒惕后又被蒋介石聘为资政,这样就有份薪水。
5.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长时间来都采取国家储备物资政策。
6.亚洲领袖包括印度圣雄甘地李光耀资政马来西亚首相马哈迪等,都在对抗西方强权的历史过程中展现坚强而不亢不卑的态度,时至今日,实在没有必要流露因任何因素引发的媚外心态。
7.一个三岁时成为一镇之长,八岁时成为市议会议员,十三岁时成为省资政院院士,我可谓是八面春风、前程似锦,成为国家主席似乎也是指日可待的事件。
8.我再引述了一个例子,内阁资政李光耀先生在85岁时仍然巨细靡遗和保持好奇心。
9.在1907年,清政府提出要在中央筹设资政院,在各省筹设咨议局,1908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规定大清帝国万世一系,同时宣布“十年后实行立宪”。
10.他的父亲窦广瑞在清咸丰年间曾任资政大夫,于咸丰五年去世,至今在白云山仍有他的墓碑。
读音:zī
[zī]
(1)(名)钱财;费用:~财|~本|工~|合~。
(2)(动)资助:~助。
(3)(动)提供:以~参考。
(4)姓。
(5)(名)资质:天~。
(6)(名)资格:~历|~望。
读音:zhèng
[zhèng]
1. 治理国家事务:政治。政府。政党。政权。政纲。政策。政令。政绩。政见。政客(为个人或某一集团利益从事政治活动的人)。政局。政变。参政。议政。
2. 国家某一部门主管的业务:财政。邮政。民政。
3. 家庭或集体生活中的事务:家政。
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