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妆
【拼音】:zuì zhuāng
【注音】:ㄗㄨㄟˋㄓㄨㄤ
【结构】:醉(左右结构)妆(左右结构)
【简体】:醉妆
【繁体】:醉妝
词语解释亦作'醉妆'。醉态。醉态的装束。
基础解释亦作/'醉妆/',亦作/'醉妆/'。醉态。醉态的装束。
引证解释⒈亦作“醉粧”。⒉醉态。引唐白居易《牡丹芳》诗:“映叶多情隐羞面,卧丛无力含醉粧。”⒊醉态的装束。见“醉妆”。引唐罗虬《比红儿诗》之九五:“君看红儿学醉妆,夸裁宫襭砑裙长。”《新五代史·前蜀世家·王衍》:“而后宫皆戴金莲花冠,衣道士服,酒酣免冠,其髻髽然,更施朱粉,号‘醉粧’。”
网络解释醉妆宫女的一种装饰。《新五代史·前蜀世家》:“而后官皆戴金莲花冠,衣道士服,酒酣免冠,其髻髽然,更施朱粉,号‘醉妆’,国中之人皆效之。”
综合释义亦作“醉粧”。醉态。唐白居易《牡丹芳》诗:“映叶多情隐羞面,卧丛无力含醉粧。”醉态的装束。唐罗虬《比红儿诗》之九五:“君看红儿学醉妆,夸裁宫襭砑裙长。”《新五代史·前蜀世家·王衍》:“而后宫皆戴金莲花冠,衣道士服,酒酣免冠,其髻髽然,更施朱粉,号‘醉粧’。”一种流行于五代时前蜀的妆扮。前蜀王衍的后宫,戴金莲花冠,着道士服,酒酣后免冠,更施朱粉,称为「醉妆」。
汉语大词典亦作“醉妆”。(1).醉态。唐白居易《牡丹芳》诗:“映叶多情隐羞面,卧丛无力含醉妆。”(2).醉态的装束。唐罗虬《比红儿诗》之九五:“君看红儿学醉妆,夸裁宫襭砑裙长。”《新五代史·前蜀世家·王衍》:“而后宫皆戴金莲花冠,衣道士服,酒酣免冠,其髻髽然,更施朱粉,号‘醉妆’。”
国语辞典一种流行于五代时前蜀的妆扮。前蜀王衍的后宫,戴金莲花冠,著道士服,酒酣后免冠,更施朱粉,称为「醉妆」。
辞典修订版一种流行于五代时前蜀的妆扮。前蜀王衍的后宫,戴金莲花冠,着道士服,酒酣后免冠,更施朱粉,称为「醉妆」。
其他释义1.亦作'醉妆'。2.醉态。3.醉态的装束。
1.最后画上暗褐炭色眼线,贴上假睫毛,“宿醉妆”就完成了。
读音:zuì
[zuì]
(1)(形)酒醉;饮酒过量;神志不清
(2)(形)沉迷;过分爱好:~心|陶~。
(3)(动)用酒泡制(食品):~枣|~虾|~蟹。
读音:zhuāng
[zhuāng]
(1)(动)化妆:梳~。
(2)(名)装饰:卸~。
(3)(名)指嫁妆: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