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漕
【拼音】:nán cáo
【注音】:ㄋㄢˊㄘㄠˊ
【结构】:南(上下结构)漕(左右结构)
词语解释即南粮。南漕[náncáo]⒈即南粮。
引证解释⒈即南粮。参见“南粮”。引《清史稿·食货志三》:“前命截留南漕二十万贮天津水次各仓备用。”
网络解释南漕南漕,拼音是náncáo,是汉语词汇,解释为南粮。
综合释义即南粮。《清史稿·食货志三》:“前命截留南漕二十万贮天津水次各仓备用。”参见“南粮”。
汉语大词典即南粮。《清史稿·食货志三》:“前命截留南漕二十万贮天津水次各仓备用。”参见“南粮”。《汉语大词典》:南粮(南粮) 拼音:nánliáng明清时从江苏、浙江等南方数省征集并由水道运至京师的粮食。《明史·食货志三》:“初,运粮京师,未定额。成化八年,始定四百万石,自后以为常,北粮七十五万五千六百石,南粮三百二十四万四千四百石。”《儿女英雄传》第二八回:“乌大爷,因是奉旨到通州一带查南粮去了,不得来。”
其他释义1.即南粮。
1.三年春,江南被兵,南漕改折,或海运,纤夫游民数十万,无可仰食。
2.忽必烈定都大都后,政治中心在北方,而军需民食要依赖江南地区,特别是百万石的江南漕粮要运往大都。查字典造句https://www.chazidian.com
3.忽必烈定都大都后,政治中心在北方,而军需民食要依赖江南地区,特别是百万石的江南漕粮要运往大都。(查字典造句网https://www。chazidian。com)
读音:nán
[nán]
1. 方向,早晨面对太阳,右手的一边,与“北”相对:南北。南方。南面。南国(指中国南部)。南陲(南部边疆)。南极。南半球。
2. 姓。
读音:cáo
[cáo]
(名)从水路运输粮食:~运|~船|~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