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改
【拼音】:tǔ gǎi
【注音】:ㄊㄨˇㄍㄞˇ
【词性】:动词。
【结构】:土(独体结构)改(左右结构;左边是己;不是已)
词语解释土改tǔgǎi。(1)土地改革的简称。土改[tǔgǎi]⒈土地改革的简称。英landreform;
基础解释土地改革的简称
引证解释⒈见“土地改革”。
综合释义@@@@@年@@@@@月,中共中央在总结解放区土地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在解放区掀起了更为广泛的土地改革运动。@@@@@年@@@@@月@@@@@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了《新解放区土地改革要点》,对新解放区的土改政策又作了许多明确的规定。由于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有了深入的发展,到@@@@@年下半年,解放区大约有@@@@@亿农民分得了土地。
汉语大词典见“土地改革”。《汉语大词典》:土地改革 拼音:tǔdìgǎigé指对封建土地所有制进行改革的运动。我国的土地改革运动,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动农民群众没收地主的土地和生产资料,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土地改革的总路线,是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三:“这十六个年轻人,都是这一年多土地改革当中各区各屯涌现出来的新积极分子。”亦省作“土改”。陈毅《吟反攻形势》:“举国艳说新民主,土改狂潮遍地来。”《中国青年报》1983.8.2:“新建的学校就座落在土改时留下的那片平地上。”
国语辞典土地改革的缩称。参见「土地改革」条。土改[tǔgǎi]⒈土地改革的缩称。参见「土地改革」条。英语landreform,sameas土地改革[tu3di4gai3ge2]德语Agrarreform(S)法语réformeagraire
法语réforme agraire
其他释义1.见'土地改革'。
1.第二年搞土改,臭包家划了个上中农成分,虽没挨斗,也成了“献田户”,交出了部分土地耕畜。
2.小说截取新中国成立和土改运动推行前后这一个历史交界点,剧烈的历史和纷纭的世事在一个安恬的小镇数人之间轰然落地又闪电散开。
3.目前,我们大力开展‘清匪反霸,减租退押’的八字运动,就是为了下一步划阶级、斗地主、分田地铺路,让土改能顺利进行。
4.如果几十年来因某件鸡毛蒜皮的小事,或说话不小心,得罪过某位贫雇农,在土改干部的挑唆下,贫雇农指控他是“恶霸地主”,就完蛋了,没有分辩的余地。
5.土改的时候,我们杀恶霸地主,不杀,老百姓怕。
6.土改时,对那些称霸一方,为富不仁的乡绅土豪,根据人民的意愿,进行了狠狠地打击。
7.因为他们在那里卖艺几十年,和那里的老表们非常熟悉,也有不少穷棒子朋友,便于做土改工作。
8.在我国西北地区大面积的干旱、荒漠地区,营造沙枣林进行盐碱土改良和风沙危害的防治是既经济又有效的长远措施。
9.记者在曾国荃的大夫第遇到土改时搬进来的刘老伯,他听上辈人讲过,曾国荃攻下南京后,往老家运东西的船队在湘江上走了一个月,“把国库搬回来了”。
10.听说以前这里是个乱坟岗,土改的时候全被铲平了。
读音:tǔ
[tǔ]
(1)(名)泥土;土壤
(2)(名)土地。
(3)(副)本地的;地方的:~特产|~俗。
(4)(名)指我国民间沿用的生产技术和有关的设备、产品、人员等:~方|~招儿。
(5)(形)不合潮流;不开通:~气。
(6)(名)未熬制的鸦片:烟~。
(7)姓。
读音:gǎi
[gǎi]
1. 变更,更换:改变。更(
)改。改革。改造。改善。改弦更张。朝令夕改。改编。改写。纂改。2.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