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彩
【拼音】:jīn cǎi
【注音】:ㄐ一ㄣㄘㄞˇ
【结构】:金(上下结构)彩(左右结构)
词语解释1.有光彩的金子。2.犹光彩。金彩[jīncǎi]⒈有光彩的金子。⒉犹光彩。
基础解释有光彩的金子。犹光彩。
引证解释⒈有光彩的金子。引《文选·张衡<南都赋>》:“其宝利珍怪,则金彩玉璞,随珠夜光。”李善注:“彩,金之彩也。”宋何薳《春渚纪闻·杂书琴事》:“秦汉之间,所制琴品多饰以犀王金彩,故有瑶琴緑綺之号。”⒉犹光彩。引瞿秋白《赤都心史》十一:“四壁辉煌金彩,中间成一十字甬道。”
网络解释金彩(制瓷手法)金彩是指一种采用黄金色釉上彩作为装饰的制瓷手法。古代以金彩装饰瓷器,一般认为是始于宋代,其中尤以定窑金花瓷器最负威名。宋周密《辛酉杂识》续集上卷载:“金花定器,用大蒜汁调金描画,然后入窑,永不复脱。”传世品有黑釉、酱釉金彩定器。明洪武初,景德镇始有金彩瓷器的烧制,清代达于极盛,但其使用金彩的方法却无法与定窑相比。
综合释义有光彩的金子。《文选·张衡<南都赋>》:“其宝利珍怪,则金彩玉璞,随珠夜光。”李善注:“彩,金之彩也。”宋何薳《春渚纪闻·杂书琴事》:“秦汉之间,所制琴品多饰以犀王金彩,故有瑶琴緑綺之号。”犹光彩。瞿秋白《赤都心史》十一:“四壁辉煌金彩,中间成一十字甬道。”
汉语大词典(1).有光彩的金子。《文选·张衡〈南都赋〉》:“其宝利珍怪,则金彩玉璞,随珠夜光。”李善注:“彩,金之彩也。”宋何薳《春渚纪闻·杂书琴事》:“秦汉之间,所制琴品多饰以犀王金彩,故有瑶琴绿绮之号。”(2).犹光彩。瞿秋白《赤都心史》十一:“四壁辉煌金彩,中间成一十字甬道。”
1.中秋节日到,祝福也送到,祝您:财源四面八方来报到,人才济济不缺料,生意红火金彩多,人脉地脉翻倍多,和您合作愉快不得错过,身体健康中秋快乐!
2.整个建筑宏伟,布局严谨。楼亭仓舍,左右对称,贴金彩画,装饰细腻。
3.金彩凤玲珑翡翠,绣蟠龙璎珞珠玑。
4.康熙乌金釉瓷器的表面常见金彩装饰,更显得富丽堂皇。
5.余姚土布、骨木镶嵌、朱金木雕、金银彩绣;“三日票”的票面图案为,泥金彩漆和越窑青瓷。
6.边框以金彩钩边,安装铜镀金合页、面页及锁鼻。
7.唐代蟠龙纹海兽葡萄镜白光闪耀,珍罕品种;明嘉靖年间的戗金彩漆龙凤纹镜金黄与漆红交相辉映,玩赏皆宜。
8.广彩又叫广州织金彩瓷,生产过程为描线、填色、织金、填绿、斗彩、包金口、烧花等工序。成品色鲜明绚丽,是我国釉上彩瓷的一个独特的品种。
9.装饰技法以白釉印花、白釉刻花和白釉划花为主,还有白釉剔花和金彩描花,纹样秀丽典雅。
10.玉牌经磨光以后,表面光润莹泽,以回文锁边,内刻御制诗句,并施有金彩。
读音:jīn
[jīn]
1.俗称金子。金属元素,符号Au,原子序数79。赤黄色,有光泽,质软,延展性最强,化学性质稳定,易传热和导电。常用作合金、硬币、装饰品等。通称黄金。
2.金属:五~。
3.钱:现~。助学~。
4.古指用金属制的击乐器:鸣~收兵。~鼓齐鸣。
5.比喻尊贵、珍贵:~口玉言。
6.像金子一样的颜色:~发(fà)。~灿灿。
7.朝代名(1115—1234)。北宋末女真族完颜部领袖阿骨打在中国东北部建立。建都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南),后迁都中都(今北京)、开封。1234年在南宋与蒙古军联合进攻下灭亡。
读音:cǎi
[cǎi]
(1)(名)颜色:五~|~云。
(2)(名)彩色的丝绸:剪~|张灯结~。
(3)(名)称赞夸奖的欢呼声:喝~。
(4)(名)花样;精彩的成分:丰富多~。
(5)(名)赌博或某种游戏中给得胜者的东西。
(6)(名)对剧里表示特殊情景时所用的技术;魔术里用的手法:火~|~活。
(7)(名)负伤流血: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