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而不和
【拼音】:chàng ér bù hè
【注音】:ㄔㄤˋㄦˊㄅㄨˋㄏㄜˋ
【词性】:成语。
【简体】:倡而不和
【繁体】:倡而不和
词语解释倡:同“唱”。和:响应。领唱无人应和。形容有人领导,但无人响应的冷清局面。⒈倡:同“唱”。和:响应。领唱无人应和。形容有人领导,但无人响应的冷清局面。成语解释倡而不和
基础解释倡:同“唱”。和:跟着唱。有人领唱,但无人跟着唱。比喻事情有人倡导但无人响应。
网友释义倡而不和chàngérbùhè〖解释〗倡:同“唱”。和:响应。形容有人领导,但无人响应的冷清局面。〖出处〗汉·刘安《淮南子·缪称训》:“倡而不和,意而不戴。”〖用法〗用于交往等
其他解释倡导在先,和者人少。《淮南子·缪称训》:「倡而不和,异而不戴。」;宋、李觏〈袁州州学记〉:「倡而不和,教尼不行。」
出处汉·刘安《淮南子·缪称训》:“倡而不和,意而不戴。”
读音:chàng,chāng
[chàng]
[ chàng ]1. 发动,首先提出:倡言,倡始。倡议。倡导。提倡。首倡(首先提倡)。
2. 古同“唱”,唱和(hè)。
[ chāng ]1. 古代称唱戏的人:倡优。
2. 古同“娼”,妓女。
读音:ér
[ér]
1. 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2. 连词(a.表平列,如“多而杂”。b.表相承,如“取而代之”。c.表递进,如“而且”。d.表转折,如“似是而非”。e.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而不烈”。f.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而谈”。g.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3. 表(从……到……):从上而下。
读音:bù
[bù]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读音:hé,hè,huó,huò,hú
[hè]
[ hé ]1. 相安,谐调:和美。和睦。和谐。和声。和合(a.和谐;b.古代神话中象征夫妻相爱的两个神)。和衷共济。
2. 平静:温和。祥和。和平。和气。和悦。和煦。惠风和畅。
3. 平息争端:讲和。和约。和议。和亲。
4. 数学上指加法运算中的得数:二加二的和是四。
5. 连带:和盘托出(完全说出来)。和衣而卧。
6. 连词,跟,同:我和老师打球。
7. 介词,向,对:我和老师请教。
8. 指日本国:和服(日本式服装)。和文。大和民族。
9. 体育比赛不分胜负的结果:和棋。和局。
10. 姓。
[ hè ]1. 和谐地跟着唱:曲高和寡。
2. 依照别人的诗词的题材或体裁作诗词:和诗。
[ huó ]1. 在粉状物中搅拌或揉弄使粘在一起:和面。和泥。
[ huò ]1. 粉状或粒状物搀和在一起,或加水搅拌:和药。奶里和点儿糖。和弄。和稀泥。
2. 量词,指洗衣服换水的次数或一剂药煎的次数:衣裳洗了三和水。
[ hú ]1. 打麻将或斗纸牌时某一家的牌合乎规定的要求,取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