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字列表1 字列表51 字列表101 字列表151 字列表201 单词列表1 单词列表51 单词列表101 单词列表151 单词列表201 诗人列表1 诗人列表51 诗人列表101 诗人列表151 诗人列表201 诗歌列表1 诗歌列表51 诗歌列表101 诗歌列表151 诗歌列表201 诗句列表1 诗句列表51 诗句列表101 诗句列表151 诗句列表201 成语列表1 成语列表51 成语列表101 成语列表151 成语列表201 词语列表1 词语列表51 词语列表101 词语列表151 词语列表201 组词列表1 组词列表51 组词列表101 组词列表151 组词列表201
歌辞词语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汉语词典 歌辞

歌辞

【拼音】:gē cí

【注音】:ㄍㄜㄘˊ

【结构】:歌(左右结构)辞(左右结构)

【繁体】:歌辭

解释

词语解释1.同'歌词'。

基础解释同/'歌词/',指歌曲的唱词。

引证解释⒈同“歌词”。引晋石崇《思归引》序:“今为作歌辞,以述余怀。”《旧唐书·音乐志二》:“太宗为秦王之时,征伐四方,人间歌謡《秦王破阵乐》之曲。及即位,使吕才协音律……魏徵等製歌辞。”郭沫若《屈原》第二幕:“经你改编过的那些歌辞,实在是很优美。”

网络解释歌辞(朝鲜李朝时期产生的国语体诗歌)朝鲜李朝时期产生的国语体诗歌,和新罗乡歌、高丽歌谣、景几何体、时调属同一系统,受景几何体和时调的影响较大。每句由3.4或4.4音节组成,突破了原有国语诗的分章的限制,根据内容的需要可长可短,能更广泛地反映生活和自由抒发感情。

综合释义歌辞是朝鲜李朝时期产生的国语体诗歌,歌辞的普及,标志着民族文字的普及,推动了朝鲜国语文学的发展。

汉语大词典同“歌词”。晋石崇《思归引》序:“今为作歌辞,以述余怀。”《旧唐书·音乐志二》:“太宗为秦王之时,征伐四方,人间歌谣《秦王破阵乐》之曲。及即位,使吕才协音律……魏徵等制歌辞。”郭沫若《屈原》第二幕:“经你改编过的那些歌辞,实在是很优美。”

歌辞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 歌词

歌辞造句更多 >>

1.相对并举,以区别入乐的歌辞和讽诵吟咏的徒诗这两类诗歌体裁。

2.《龙船歌》分为《开江歌》、《祭江歌》、《辞江歌》三部分,一唱众和,旋律动听。

3.西汉流传下来的诗歌辞赋大多有故事性的背景,这也印证了史辞说的正确性。

4.以祭祀活动作为创作出发点的郊庙歌辞,在内容上重在描述和表现人与天地、鬼神之交往、沟通,其敬天、亲人的内在精神与祭祀本身的内涵是相一致的。

5.相和歌辞初为乐府相和歌艺术的表演文本,兴盛于汉、魏,后为历代文人拟作不绝。

6.本文在对四言、五言、七言诗体形成与音乐的关系以及隋唐燕乐歌辞发展的宏观观照中,得出词体确立是诗乐离合嬗变发展的产物。

7.作为唐代清商曲主流的三十二调,其歌辞比重也不如清商曲辞中的其他曲调。

8.全文共分为五章,从雅乐、清乐、燕乐及其歌辞等方面进行论述。

9.强调政协委员提出意见建议时要结合实际、有的放矢时,朱明国用了一句“言而无文,行之不远”,此句出自北周·庚信《燕射歌辞·角调曲》。

10.凯歌辞旧岁,骏马迎新春。丰年飞瑞雪,盛世展宏图。万象换新颜,神州共欢腾。合家欢喜忙,齐心酬壮志。只愿诸事顺,一年都欢畅。马年到了,恭祝你马年实现所有抱负。

字义分解

读音:gē

[gē]

(1)(名)歌曲:民~|山~儿|唱一个~儿。

(2)(动)唱:~者|高~一曲。

读音:cí

[cí]

(1)(名)优美的语言:~令。

(2)(名)古典文学的一种体裁:楚~。

(3)(动)告别:~行。

(4)(动)不接受;请求离去:~职。

(5)(动)躲避、推托:万死不~。

歌辞相关成语

歌辞相关词语

关于歌辞的诗词更多 >>

包含歌辞的歇后语

上一个:高辞

下一个:构辞

相关推荐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1、进入页面;2、修改密码;3、填报须知;4、查看个人基本信息;5、志愿类别选择;6、填写志愿和修改志愿;7、填写或修改志愿结束后,单击页面底部的[保存并提交]按钮,则所填写的志愿数据将得到保存,保存即表示该批次志愿已经提交。

分享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