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淤
【拼音】:hán yū
【注音】:ㄏㄢˊㄩ
【结构】:寒(上下结构)淤(左右结构)
词语解释即寒洲。寒淤[hányū]⒈即寒洲。
引证解释⒈即寒洲。参见“寒洲”。引唐杜甫《赠李八秘书别三十韵》:“杜陵斜晚照,潏水带寒淤。”仇兆鳌注:“《方言》:水中可居者曰洲,三辅谓之淤。”
网络解释寒淤寒淤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hányū,指寒洲。
综合释义即寒洲。唐杜甫《赠李八秘书别三十韵》:“杜陵斜晚照,潏水带寒淤。”仇兆鳌注:“《方言》:水中可居者曰洲,三辅谓之淤。”参见“寒洲”。寒淤[hányū]
汉语大词典即寒洲。唐杜甫《赠李八秘书别三十韵》:“杜陵斜晚照,潏水带寒淤。”仇兆鳌注:“《方言》:水中可居者曰洲,三辅谓之淤。”参见“寒洲”。《汉语大词典》:寒洲 拼音:hánzhōu称秋冬的水中可居的陆地。南朝宋鲍照《望水》诗:“苕苕岭岸高,照照寒洲爽。”
其他释义1.即寒洲。
读音:hán
[hán]
(1)(形)冷(跟‘暑’相对):~冬|~风|天~地冻|受了一点~。
(2)(形)害怕;畏惧:心~|胆~。
(3)(形)穷困:贫~|~素(旧时形容穷苦的读书人家)。
读音:yū
[yū]
(1)(动)淤积:大雨过后;院子里~了一层泥。
(2)(形)淤积起来的:~泥|~土。
(3)(名)淤积的泥沙;淤泥:河~|沟~。
(4)(动)(血液)不流通:~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