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令
【拼音】:zòng lìng
【注音】:ㄗㄨㄥˋㄌ一ㄥˋ
【结构】:纵(左右结构)令(上下结构)
【简体】:纵令
【繁体】:縱令
词语解释纵令zònglìng。(1)即使——用在偏正复句的偏句,表示假设的让步,即退一步提出某种情况。纵令[zònglìng]⒈即使——用在偏正复句的偏句,表示假设的让步,即退一步提出某种情况。例纵令失败,我们也要继续试验。英evenif;though;eventhough;
基础解释即使——用在偏正复句的偏句,表示假设的让步,即退一步提出某种情况纵令失败,我们也要继续试验
引证解释⒈即使。引南朝陈徐陵《谏仁山深法师罢道书》:“纵令遥寄弹指,远近低头,形去心留,身移意往。”唐崔珏《门前柳》诗:“纵令树下能攀折,白髮如丝心似灰。”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行军总要》:“纵令遇公不暇,必须具禀禀明。”鲁迅《热风·随感录四十一》:“纵令不过一洼浅水,也可以学学大海。”⒉放任;任凭。引《三国演义》第一百回:“真令副将秦良引五千兵哨探,不许纵令蜀兵近界。”清袁枚《新齐谐·江轶林》:“冥司念妾无罪,且与君前缘未断,故纵令独回。”
网络解释纵令基本解释
综合释义即使。南朝陈徐陵《谏仁山深法师罢道书》:“纵令遥寄弹指,远近低头,形去心留,身移意往。”唐崔珏《门前柳》诗:“纵令树下能攀折,白髮如丝心似灰。”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行军总要》:“纵令遇公不暇,必须具禀禀明。”鲁迅《热风·随感录四十一》:“纵令不过一洼浅水,也可以学学大海。”放任;任凭。《三国演义》第一百回:“真令副将秦良引五千兵哨探,不许纵令蜀兵近界。”清袁枚《新齐谐·江轶林》:“冥司念妾无罪,且与君前缘未断,故纵令独回。”纵令[zònglìng]即使。唐.张谓〈题长安壁主人〉诗:「纵令然诺暂相许,终是悠悠行路心。」
汉语大词典(1).即使。南朝陈徐陵《谏仁山深法师罢道书》:“纵令遥寄弹指,远近低头,形去心留,身移意往。”唐崔珏《门前柳》诗:“纵令树下能攀折,白发如丝心似灰。”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行军总要》:“纵令遇公不暇,必须具禀禀明。”鲁迅《热风·随感录四十一》:“纵令不过一洼浅水,也可以学学大海。”(2).放任;任凭。《三国演义》第一百回:“真令副将秦良引五千兵哨探,不许纵令蜀兵近界。”清袁枚《新齐谐·江轶林》:“冥司念妾无罪,且与君前缘未断,故纵令独回。”
国语辞典即使。纵令[zònglìng]⒈即使。引唐·张谓〈题长安壁主人〉诗:「纵令然诺暂相许,终是悠悠行路心。」
辞典修订版即使。唐.张谓〈题长安壁主人〉诗:「纵令然诺暂相许,终是悠悠行路心。」
法语même si、quand bien même、laisser faire ( une mauvaise action )
其他释义①放任:纵令罪犯逃脱。②连词。即使:纵令心里有气,也尽力克制,不表露出来。
近义词 纵然
1.即使慢,驰而不息,纵令落后,纵令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往的目标。
2.纵令然诺暂相许,终是悠悠行路心!张谓。
3.若不趁此时除之,纵令安居日久,深根固蒂,难以摇动。
4.德林以为格式已颁,义须画一,纵令小有踳驳,非过蠹政害民者,不可数有改张。
5.长此不悟,纵令势弥满,人莫予毒,亦乃与满州章贵等夷。
6.纵令听其自然,世事的长河也还是要流往其应流的方向,而即使再竭尽人力,该受伤害的人也无由幸免。村上春树。
7.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纵令然诺暂相许,终是悠悠行路心。
8.可是蔑克里斯却住在贵族助梅惠区里,而且走过帮德街时,竟是仪表堂堂,俨然贵绅因为只要你有钱,纵令你是个下流人。
9.纵令有最好的地图和仪器,我们永远也无法完全绘出旅程。
10.爱应爱得深沉而热烈,纵令你受伤,舍此不能彻底生活。
读音:zòng
[zòng]
1. 放:纵虎归山。纵火。
2. 放任;不拘束:放纵。纵目四望。纵情。纵观全局。
3. 身体猛然向前或向上:纵身。
4. 即使:纵然。纵使。纵令。
5. 竖,直,南北的方向,与“横”相对:纵横交错。纵横捭阖(指在政治、外交上运用手段进行联合或分化)。纵贯。纵深。
6. 起皱纹:纵花(用有皱纹的纸做成的花)。这张纸都纵了。
7. 指连队编制上的“纵队”。
读音:líng,lǐng,lìng
[lìng]
[ líng ]1. 〔令狐〕a.古地名,在今山西省临猗县一带;b.复姓。
[ lǐng ]1. 量词,印刷用的原张平版纸五百张为一令。
[ lìng ]1. 上级对下级的指示:命令。法令。朝(zhāo)令夕改。
2. 古代官名:县令。令尹。尚书令。
3. 使,使得:令人兴奋。
4. 时节:时令。节令。
5. 美好,善:令名。令辰。令闻(好名声)。
6. 敬辞,用于对方的亲属或有关系的人:令尊。令堂。令岳。令郎。令爱。
7. 短的词调(diào ),散曲中不成套的曲(多用于词调、曲调名):小令。如梦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