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公案
【拼音】:shuō gōng àn
【注音】:ㄕㄨㄛㄍㄨㄥㄢˋ
【结构】:说(左右结构)公(上下结构)案(上下结构)
【简体】:说公案
【繁体】:說公案
词语解释1.宋代都市中说话(说书)题材之一。即讲说公案故事。说公案[shuōgōngàn]⒈宋代都市中说话(说书)题材之一。即讲说公案故事。
基础解释宋代都市中说话(说书)题材之一。即讲说公案故事。
引证解释⒈宋代都市中说话(说书)题材之一。即讲说公案故事。引宋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説公案,皆是搏刀赶棒,及发跡变泰之事。”
网络解释说公案说公案,读音为shuōgōngàn,是一个汉语词汇,释义为讲说公案故事。
综合释义宋代都市中说话(说书)题材之一。即讲说公案故事。宋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説公案,皆是搏刀赶棒,及发跡变泰之事。”一种流行于宋代的说唱艺术。宋.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说公案,皆是搏刀赶捧及发迹变泰之事。」
汉语大词典宋代都市中说话(说书)题材之一。即讲说公案故事。宋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说公案,皆是搏刀赶棒,及发迹变泰之事。”
国语辞典一种流行于宋代的说唱艺术。说公案[shuōgōngàn]⒈一种流行于宋代的说唱艺术。引宋·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说公案,皆是搏刀赶捧及发迹变泰之事。」
辞典修订版一种流行于宋代的说唱艺术。宋.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说公案,皆是搏刀赶捧及发迹变泰之事。」
1.说公案,皆是扑刀杆棒,及发迹变泰之事。
读音:shuō,shuì,yuè
[shuō]
[ shuō ]1. 用话来表达意思:说话。说明。演说。解说。
2. 介绍:说合(a.从中介绍;b.商议;c.说和。“合”均读轻声)。说媒。
3. 言论,主张:学说。著书立说。
4. 责备:数说。
5. 文体的一种,如韩愈的《师说》。
[ shuì ]1. 用话劝说别人,使他听从自己的意见:游说。
[ yuè ]1. 古同“悦”。
读音:gōng
[gōng]
(1)(形)属于国家或集体的(跟‘私’相对):~款|~物|~事公办。
(2)(形)共同的;大家承认的:~分母|~议|~约。
(3)(形)属于国际间的:~海|~制|~斤。
(4)(动)使公开:~布|~之于世。
(5)(形)公平;公正:~买~卖|大~无私|秉~办理。
(6)(名)公事;公务:办~|~余。
(7)(Gōnɡ)姓。
(8)(名)封建五等爵位的第一等:~爵|~侯|王~大臣。
(9)(名)对上了年纪的男子尊称:诸~|张~。
(10)(名)丈夫的父亲;公公:~婆。
(11)(形)(禽兽)雄性的(跟‘母’相对):~羊|这只小鸡是~的。
读音:àn
[àn]
(1)(名)(~子)狭长桌子或架起来代替桌子用的长木板:~板|~秤。
(2)(名)(~子)案件:~子。
(3)(名)案卷;记录:~卷|病~|档~。
(4)(名)提出计划、办法或其他建议的文件:方~|提~。
(5)(名)同“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