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元历
【拼音】:fèng yuán lì
【注音】:ㄈㄥˋㄩㄢˊㄌ一ˋ
【结构】:奉(上下结构)元(上下结构)历(半包围结构)
【繁体】:奉元曆
词语解释1.历法名。宋熙宁七年卫朴造。2.宋南渡后﹐其法已散失。清李锐据《元史.历志》﹐补算岁日朔日﹐可借以考见梗概。奉元历[fèngyuánlì]⒈历法名。宋熙宁七年卫朴造。⒉宋南渡后,其法已散失。清李锐据《元史·历志》,补算岁日朔日,可借以考见梗概。
基础解释历法名。宋熙宁七年卫朴造。宋南渡后﹐其法已散失。
引证解释⒈历法名。宋熙宁七年卫朴造。引宋沉括《梦溪笔谈·象数一》:“卫朴造《奉元历》,始知旧蚀法止用日平度,故在疾者过之,在迟者不及。”《元史·历志二·授时历议下》:“《奉元历》熙寧七年甲寅卫朴造,行十八年,至元祐壬申,后天七刻。”⒉宋南渡后,其法已散失。清李锐据《元史·历志》,补算岁日朔日,可借以考见梗概。
网络解释奉元历历法名。宋熙宁七年卫朴造。
综合释义历法名。宋熙宁七年卫朴造。宋沉括《梦溪笔谈·象数一》:“卫朴造《奉元历》,始知旧蚀法止用日平度,故在疾者过之,在迟者不及。”《元史·历志二·授时历议下》:“《奉元历》熙寧七年甲寅卫朴造,行十八年,至元祐壬申,后天七刻。”宋南渡后,其法已散失。清李锐据《元史·历志》,补算岁日朔日,可借以考见梗概。
读音:fèng
[fèng]
(1)(动)给;献给(多指对上级或长辈):~上新书一册。
(2)(动)接受(多指上级或长辈):~到命令。
(3)(形)尊重:崇~|~为圭臬。
(4)(名)信仰:素~佛教。
(5)(动)侍侯:~养|侍~。
(6)敬辞;用于自己的举动涉及对方时:~托|~陪|~劝|~告。
(7)(Fènɡ)姓。
读音:yuán
[yuán]
(1)(形)开始的;第一:~始|~旦|~月。
(2)(形)为首的;居首的:~首|~年。
(3)(形)主要;根本:~素|~音。
(4)(形)元素:一~论|二~论。
(5)(形)构成一个整体的:单~。
(6)(名)货币单位;同“圆”⑥⑦。
(7)(名)朝代。蒙古铁木真于1206年建国。1271年定国号为元。1297年灭宋。定都大都(今北京)。
(8)(Yuán)姓。
读音:lì
[lì]
(1)(名)经历;经过:来~|~时半年。
(2)(形)统指过去的各个或各次:~年|~代|~次|~届。
(3)(量)遍;一个一个地:~访各校。
(4)推算年月日和节气的方法;历法:阳~|阴~。
(5)记录年月日节气的书表等:日~|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