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乎乎
【拼音】:zhān hū hū
词语解释粘乎乎niánhūhū。(1)粘稠,粘附。(2)具有胶粘的性质。(3)精神不振或情绪低落;缺乏活力。
基础解释见/'粘糊/',形容东西具有粘性。
引证解释⒈见“粘糊”。
汉语大词典见“粘糊”。《汉语大词典》:粘糊 拼音:niánhū亦作“粘糊糊”。亦作“粘乎乎”。(1).形容东西具有粘性。老舍《四世同堂》七五:“太阳更热了,晒得每个人的头上都出粘糊糊的、带着点油的汗。”齐振夏《脚步》:“偷偷朝腿上一摸,裤子粘乎乎湿漉漉的,他立刻匍匐在地上。”如:甜羹里着点菱粉又粘糊又好吃。(2).形容行动迟缓,不爽利,或精神不振作。
其他释义1.见'粘糊'。
1.那天,丫环感觉到有什么东西从池塘里爬出来,那东西粘乎乎、漉漉的,还沾着泥巴。
2.我讨厌那热乎乎、粘乎乎的狗粪一不小心就粘人一脚。
3.出产于地中海一带,这种植物看起来就像一团粘乎乎的、灰绿色老鼠尾巴。
4.那些满身粘乎乎、体形粗壮,提着一桶桶淡黄色油漆艰难地攀上脚手架去刷新周围建筑物凹凸不平门面的都是些什么人?
5.那些满身粘乎乎、体形粗壮,提着一桶桶淡黄色油漆艰难地攀上脚手架去刷新周围建筑物凹凸不平门面的些人?
6.虽然它们看起来像美洲鳗,但盲鳗是一种真正粘乎乎的鱼。
7.第二天下起了毛毛细雨,初夏的雨还残留春天的泥土味,飘过来油油腻腻的,洒在身上粘粘乎乎,我想我若是诗人,此时定会作一首暧昧的诗,用粘乎的语言。
8.瘦病鸡快速地啄粘乎乎大唐双龙传粗棍。
9.夏季人们感到皮肤粘乎乎的是因为相对湿度很高。
10.池塘浮垢;生成绿色粘乎乎一片的常见淡水藻。
读音:nián,zhān
[zhān]
[ nián ]1. 同“黏”。
2. 姓。
[ zhān ]1. 黏的东西互相附着连结在一起:糖粘牙。
2. 用胶水或糨糊把一种东西胶合在另一种东西上:粘贴。粘连。粘接。
读音:hū
[hū]
(1)(助词)〈书〉表示疑问;跟“吗”相同:王侯将相宁有种~?
(2)(助词)〈书〉表示选择的疑问;跟“呢”相同:然~?否~?
(3)(助词)〈书〉表示揣度;跟“吧”相同:成败兴亡之机;其在斯~?
(4)(助词)动词后缀;作用跟“于”相同:在~|无须~|出~意料|合~规律|超~寻常。
(5)(助词)形容词或副词后缀:巍巍~|郁郁~|迥~不同|确~重要。
(6)(叹)〈书〉跟“啊”相同:天~!
读音:hū
[hū]
(1)(助词)〈书〉表示疑问;跟“吗”相同:王侯将相宁有种~?
(2)(助词)〈书〉表示选择的疑问;跟“呢”相同:然~?否~?
(3)(助词)〈书〉表示揣度;跟“吧”相同:成败兴亡之机;其在斯~?
(4)(助词)动词后缀;作用跟“于”相同:在~|无须~|出~意料|合~规律|超~寻常。
(5)(助词)形容词或副词后缀:巍巍~|郁郁~|迥~不同|确~重要。
(6)(叹)〈书〉跟“啊”相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