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阳王
【拼音】:fén yáng
【结构】:汾(左右结构)阳(左右结构)王(独体结构)
【繁体】:汾陽王
词语解释指唐·汾阳郡王·郭子仪。汾阳王[fényángwáng]⒈指唐·汾阳郡王·郭子仪。
引证解释⒈指唐汾阳郡王郭子仪。引唐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太尉始为涇州刺史时,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
网络解释汾阳王(唐朝著名军事家)汾阳王,指大唐名将郭子仪(697-781),中唐名将,汉族,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祖籍:山西。以武举高第入仕从军,累迁至九原太守、朔方节度右兵马使。
网友释义郭子仪(697年-781年),字子仪,华州郑县(今陕西渭南华州区)人。唐代中兴名将、政治家、军事家,寿州刺史郭敬之的儿子。出身太原郭氏。早年以武举高第入仕从军,积功至九原太守。安史之乱爆发,任朔方节度使,率军勤王,收复河北、河东,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至德二年(757年),收复两京有功,加司徒、代国公。又进位中书令。乾元二年(759年),承担相州兵败之责,失去兵权,处于闲官。宝应元年(762年),平定河中兵变有功,进封汾阳郡王。广德元年(763年),仆固怀恩勾结吐蕃、回纥入侵,长安失陷。再度被启用,出任关内副元帅,收复长安。永泰元年(765年),吐蕃、回纥联兵入侵,在泾阳单骑说退回纥,...
汉语大词典指唐汾阳郡王郭子仪。唐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太尉始为泾州刺史时,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
其他释义1.指唐汾阳郡王郭子仪。
1.他戎马一生,厥功甚伟,因而被封为汾阳王。
读音:fén
[fén]
1. 〔汾河〕水名,在中国山西省。
读音:yáng
[yáng]
(1)(名)我国古代哲学认为存在于宇宙间的一切事物中的两大对立面之一(跟‘阴’相对):阴~二气。
(2)(名)太阳;日光:~光|~历|~坡|朝~。
(3)(名)山的南面;水的北面:衡~(在衡山之南)。
(4)(形)凸出的:~文。
(5)(形)外露的;表面的:~沟|~奉阴违。
(6)(形)指属于活人和人世的(迷信):~宅|~间|~寿。
(7)(形)带正电的:~电|~极。
(8)(名)指男性生殖器。
(9)姓。
读音:wáng,wàng
[]
[ wáng ]1. 古代一国君主的称号,现代有些国家仍用这种称号:王国。王法。公子王孙。王朝(cháo)。
2. 中国古代皇帝以下的最高爵位:王公。王侯。
3. 一族或一类中的首领:山大王。蜂王。王牌(桥牌中最大的牌;喻最有力的人物或手段)。
4. 大:王父(祖父)。王母(祖母)。
5. 姓。
[ wàng ]1. 古代指统治者谓以仁义取得天下:王天下。王此大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