殉道者
【拼音】:xùn dào zhě
【结构】:殉(左右结构)道(半包围结构)者(半包围结构)
【简体】:殉道者
【繁体】:殉道者
词语解释常为歧视、隔离等狡滑的姿态出现。
网络解释殉道者殉道者martyr一词又译为致命圣人、殉教者,来自希腊文的martys(本意为见证、作证的人)。初期教会用此词时,均与「宗徒」一词相关连(见宗一8,22)。在宗廿二20及默二13,更引申为凡信耶稣基督是天主子及复活的救主而为此信仰作见证、受苦殉道的人,皆称为殉道者。在基督徒心目中圣司提反是第一位为耶稣基督而死的殉道者。
英语martyr
国语词典为维护正义、真理而牺牲生命的人。
1.荣耀的众宗徒,先知,殉道者及诸圣,请为我罪人祈祷。
2.当他们将殉道者处以火刑,那从炮柱冒出来的烟,先熏昏了那执刑的人。
3.死亡能将预言家变成殉道者,将崇高的思想变成强大的运动。丹·布朗。
4.我们沿谷底一直往前开,无数清真寺里的祷告声飘过葡萄园,我们一路驶向巴勒贝克,沿途两边都是什叶派神职人员和殉道者的告示板。
5.而且,他们“赴火蹈刃”,“摩顶放踵”,“以自苦为极”,有着殉道者般的自我牺牲精神。
6.屈原是一位伟大的殉道者,他的殉道精神受到了后人永远的景仰。
7.抱有偏见的人乐于受到公众的嘲弄,因为他会因此而认为自己成了一位殉道者。
8.圣吴国盛、圣张大鹏及圣赵荣是十九世纪的贵州人。他们分别信了教,甚至为信仰成为殉道者。
9.两位牧童,弗朗西斯科和杰西塔,是最先被罗马天主教会行宣福礼的儿童,并不是殉道者。
10.当他们将殉道者处以火刑,那从炮柱冒出来的烟,先薰昏了那执刑的人。
读音:xùn
[xùn]
(1)(动)殉葬。
(2)(动)因为维护某种事物或追求某种理想而牺牲生命:~难|以身~职。
读音:dào
[dào]
1.道路:铁~。大~。人行~。羊肠小~。
2.水流通行的途径:河~。下水~。黄河故~。
3.方向;方法;道理:志同~合。头头是~。以其人之~,还治其人之身。得~多助,失~寡助。
4.道德:~义。
5.技艺;技术:医~。茶~。花~。书~。
6.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尊师重~。传~。卫~士。
7.属于道教的,也指道教徒:~院。~士。~姑。老~。一僧一~。
8.指某些封建迷信组织:一贯~。
9.线条;细长的痕迹:画了两条横~儿,一条斜~儿。
10.姓。
11.我国历史上行政区域的名称。在唐代相当于现在的省,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的下面设道。
12.某些国家行政区域的名称。
13.说:~白。能说会~。一语~破。
14.用语言表示(情意):~喜。~歉。~谢。
15.说(跟文言“曰”相当,多见于早期白话)。
16.以为;认为:我~是谁呢,原来是你。
读音:zhě
[zhě]
(1)(助)用在形容词或动词后面;或带有形容词或动词的词组后面;表示有此属性或做此动作的人或事物:黄须~|卖柑~|符合标准~。
(2)(助)用在某某工作、某某主义后面;表示从事某项工作或信仰某个主义的人:文艺工作~|共产主义~。
(3)(助)〈书〉用在“二、三、数”等数词后面;指上文所说的几件事物:二~必居其一|两~缺一不可。
(4)(助)〈书〉用在词、词组、分句后面表示停顿:风~;空气流动而成。
(5)(助)用在句尾表示命令语气(多见于早期白话):路上小心在意~!
(6)(代)同“这”(多见于早期白话):~番|~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