宵旰
【拼音】:xiāo gàn
【注音】:ㄒ一ㄠㄍㄢˋ
【结构】:宵(上下结构)旰(左右结构)
【简体】:宵旰
【繁体】:宵旰
词语解释宵旰xiāo-gàn。(1)〈方〉宵衣旰食,即天不亮就穿衣起床,天晚了才吃饭歇息。宵旰[xiāogàn]⒈〈方〉:宵衣旰食,即天不亮就穿衣起床,天晚了才吃饭歇息。例宵旰忧虞轸。——唐·杜甫《秋日夔府咏怀一百韵》英gettingupbeforedawnandeatinglate——busywithstateaffairs;laborincessantlyonduty;
基础解释1.借指帝王。2.指日夜。3.宵衣旰食的略语:~图治。
引证解释⒈见“宵衣旰食”。⒉借指帝王。引宋王禹偁《为兵部向侍郎谢恩表》:“自非抱訏謨之业,有变通之才,上可以啟沃四聪,下可以赞成三事,则何以副搢绅之佇望,塞宵旰之虚怀。”明王世贞《鸣凤记·夏公命将》:“况此河套,原为我地,不意己巳之变,遂沦左袵之区。上厪宵旰之忧,下混华戎之辨,诚臣子枕戈待旦之时也。”清平步青《霞外攟屑·时事·彭尚书奏折》:“再此次俄人远摄天威,敬服怀柔,似可消弭兵革,渐紓宵旰隐忧矣。”吴有章《清宫词》:“磨牙吸取苍生血,廷献聊酬宵旰劳。”⒊犹日夜。引夏衍《秋瑾传》序幕:“老公祖真是宵旰勤劳。”
网络解释宵旰宵旰,汉语词汇。
释义天不亮就穿衣起床,天黑了还不休息指的是人勤奋
综合释义见“宵衣旰食”。借指帝王。宋王禹偁《为兵部向侍郎谢恩表》:“自非抱訏謨之业,有变通之才,上可以啟沃四聪,下可以赞成三事,则何以副搢绅之佇望,塞宵旰之虚怀。”明王世贞《鸣凤记·夏公命将》:“况此河套,原为我地,不意己巳之变,遂沦左袵之区。上厪宵旰之忧,下混华戎之辨,诚臣子枕戈待旦之时也。”清平步青《霞外攟屑·时事·彭尚书奏折》:“再此次俄人远摄天威,敬服怀柔,似可消弭兵革,渐紓宵旰隐忧矣。”吴有章《清宫词》:“磨牙吸取苍生血,廷献聊酬宵旰劳。”犹日夜。夏衍《秋瑾传》序幕:“老公祖真是宵旰勤劳。”
汉语大词典(1).见“宵衣旰食”。(2).借指帝王。宋王禹偁《为兵部向侍郎谢恩表》:“自非抱吁谟之业,有变通之才,上可以启沃四聪,下可以赞成三事,则何以副搢绅之伫望,塞宵旰之虚怀。”明王世贞《鸣凤记·夏公命将》:“况此河套,原为我地,不意己巳之变,遂沦左衽之区。上廑宵旰之忧,下混华戎之辨,诚臣子枕戈待旦之时也。”清平步青《霞外捃屑·时事·彭尚书奏折》:“再此次俄人远摄天威,敬服怀柔,似可消弭兵革,渐纾宵旰隐忧矣。”吴有章《清宫词》:“磨牙吸取苍生血,廷献聊酬宵旰劳。”(3).犹日夜。夏衍《秋瑾传》序幕:“老公祖真是宵旰勤劳。”
国语辞典比喻勤于政事。为「宵衣旰食」的省文,参见「宵衣旰食」条。宵旰[xiāogàn]⒈比喻勤于政事。为「宵衣旰食」的省文,参见「宵衣旰食」条。引《新唐书·卷一七八·刘蕡传》:「终任贤之效,无宵旰之忧矣。」清·蒋士铨《冬青树·第二九出》:「嘱嘱嘱,嘱咐他宵旰勤劳。」
辞典修订版比喻勤于政事。为「宵衣旰食」的省文,参见「宵衣旰食」条。《新唐书.卷一七八.刘蕡传》:「终任贤之效,无宵旰之忧矣。」清.蒋士铨《冬青树.第二九出》:「嘱嘱嘱,嘱咐他宵旰勤劳。」
其他释义1.见'宵衣旰食'。2.借指帝王。3.犹日夜。
1.令叔祖忠勇血性,素肯急人之急,况边防日警,宵旰忧勤,正臣子枕戈之日,即志士揽辔之秋。
2.闰十一月辛丑,崇祯第三次下罪己诏,诏曰……比者灾害频仍,干戈扰攘,兴思祸变,宵旰靡宁,实皆朕不德之所致也!罪在朕躬,勿敢自宽。
3.我皇上宵旰焦劳,臣子却胆玩国法,实属丧尽天良。
4.慈禧后为了战务,宵旰忧勤,批览章奏,指示机宜,都是一个儿的心思才力,调排这样,调排那样。
5.秦公宵旰图治,日理万机,却于百忙之中,初次造诣我墨家,令学馆蓬荜生辉。
6.是以宵旰焦劳,无日不兢兢业业也。
7.当事大臣先之以操切,继之以畏葸,遂遗宵旰之忧。
8.陛下十余年来宵旰忧勤,盼望天下早日太平,万民安业,但天下太平尚未到来,所以这第五句说‘玉楼辜负十年梦’。
9.皇考宵旰焦劳,更兼口外严寒,以致圣体违和,竟于本年七月十七日,龙驭上宾,朕抢地呼天,五内如焚,追思载垣等从前蒙蔽之罪,非朕一人痛恨,实天下臣民所痛恨者也。
10.而以武昌警急,宵旰忧劳之时,又不敢不出而分任其责。
读音:xiāo
[xiāo]
(名)夜:元~|通~达旦。
读音:gàn,hàn
[gàn]
[ gàn ]1. 晚,天色晚:旰食宵衣(天晚才吃饭,天未亮就穿衣起床,多用以称谀帝王勤劳政事)。
[ hàn ]1. 〔旰旰〕盛大的样子,如“皓皓旰旰,丹彩煌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