棂星
【拼音】:líng xīng
【注音】:ㄌ一ㄥˊㄒ一ㄥ
【结构】:棂(左右结构)星(上下结构)
【繁体】:櫺星
词语解释指棂星门。棂星[língxīng]⒈指棂星门。
引证解释⒈指櫺星门。参见“櫺星门”。引元陶安《孔庙赋》:“啟櫺星於黄道,栖列宿於朱閽。”清心青《廿世纪女界文明灯弹词·立教》:“里边是,苍蘚满阶寻曲径,外边是,櫺星高矗稳深龕。”
网络解释棂星棂星,本来称灵星,是天田星。为了风调雨顺举行的祭祀。
综合释义指櫺星门。元陶安《孔庙赋》:“啟櫺星於黄道,栖列宿於朱閽。”清心青《廿世纪女界文明灯弹词·立教》:“里边是,苍蘚满阶寻曲径,外边是,櫺星高矗稳深龕。”参见“櫺星门”。
汉语大词典指棂星门。元陶安《孔庙赋》:“启棂星于黄道,栖列宿于朱阍。”清心青《廿世纪女界文明灯弹词·立教》:“里边是,苍藓满阶寻曲径,外边是,棂星高矗稳深龛。”参见“棂星门”。《汉语大词典》:棂星门(棂星门) 拼音:língxīngmén旧时学宫孔庙的外门。原名灵星门。灵星即天田星。汉高祖命祭天先祀灵星,至宋仁宗天圣六年,筑郊台外垣,置灵星门,象天之体;旋又移用于孔庙,盖以尊天者尊圣。后人以汉祀灵星祈谷,与孔庙无涉,又见门形如窗棂,遂改为棂星门。参阅清袁枚《随园随笔·棂星门之讹》及清卢文弨《龙城杂记·棂星门》。
其他释义1.指棂星门。
1.这些门被称作“棂星门”是由汉白玉雕制的。
2.走进台北孔庙,首先看到的就是棂星门。
3.牌坊又和棂星门、华表有着“血缘关系”,可用“表兄弟”来比拟。
4.夫子庙前以秦淮河为泮池,南岸石砖墙为照壁;北岸庙前有聚星亭、思乐亭;中轴线上有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明德堂、尊经阁;庙东有魁星阁。
5.棂星门是孔庙特有的一种建筑形式,通常面宽大至七开间,并采取歇山重檐屋顶。
6.祭坛西向,四周是圆形围墙,四面有棂星门。
7.杨筠松要再拜,恳谢娘娘,早有个青衣童子过去,扯着杨筠松下殿,从西阶而出,转过棂星红门,再登旧路。
8.在棂星门外有“万仞宫墙”,以孔子学生子贡盛赞孔子“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喻孔子学问高深。
9.祭坛西向,四周是圆形围墙,四面有棂星门.
10.棂星门内东西展厅用于引进或自办各类临时展览.
读音:líng
[líng]
(名)旧式房屋的窗格:窗~。
读音:xīng
[xīng]
(1)(名)夜晚天空中闪烁发光的天体:~罗棋布|月明~稀。
(2)(名)天文学上指宇宙间能发射光或反射光的天体;分为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等。
(3)(名)(~儿)细碎或细小的东西:一~半点儿。
(4)(名)秤杆上标记斤、两、钱的小点子。
(5)(名)二十八宿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