谴责
【拼音】:qiǎn zé
【注音】:ㄑ一ㄢˇㄗㄜˊ
【词性】:动词。
【结构】:谴(左右结构)责(上下结构)
【繁体】:譴責
词语解释谴责qiǎnzé。(1)斥责;责备。谴责[qiǎnzé]⒈斥责;责备。例前所谴责。——唐·李朝威《柳毅传》受谴责。英condemn;denounce;censure;
基础解释(动)严正地申斥:~不当行为。[近]指责。[反]称赞|夸奖|赞赏。
引证解释⒈申斥。引《史记·外戚世家》:“帝谴责鉤弋夫人。夫人脱簪珥叩头。”宋周密《齐东野语·景定慧星》:“臣当委心以听,奉身以退,徐请谴责,以戒为臣之繆於国者。”沙汀《在祠堂里》:“于是那种千篇一律的谴责又开头了。”
网络解释谴责(词语)谴责是一个汉语词汇,
释义严肃申斥。指对荒谬言行或错误政策进行严厉责备,带有庄重色彩。意思是指斥责;责备。
综合释义申斥。《史记·外戚世家》:“帝谴责鉤弋夫人。夫人脱簪珥叩头。”宋周密《齐东野语·景定慧星》:“臣当委心以听,奉身以退,徐请谴责,以戒为臣之繆於国者。”沙汀《在祠堂里》:“于是那种千篇一律的谴责又开头了。”
汉语大词典申斥。《史记·外戚世家》:“帝谴责钩弋夫人。夫人脱簪珥叩头。”宋周密《齐东野语·景定慧星》:“臣当委心以听,奉身以退,徐请谴责,以戒为臣之缪于国者。”沙汀《在祠堂里》:“于是那种千篇一律的谴责又开头了。”
国语辞典责备。谴责[qiǎnzé]⒈责备。引《后汉书·卷四九·仲长统传》:「然政有不理,犹加谴责。」《五代史平话·汉史·卷上》:「疾忙起来,去见长者,莫带累咱每吃受谴责。」近斥责申斥责问反称赞
英语upbraidingreprimandrebukeRep.censurereproachfulywiteaccuse
法语blâmer、gronder、blâme、réprimande、reproche
其他释义1.申斥。
1.他因造谣生事而受到谴责。
2.这种始乱终弃的行为永远都会受到道德舆论的谴责。
3.诗人以悲天悯人的胸怀谴责了当时的军阀混战,申诉了人民的苦难。
4.侵略者竭力为自己的侵略行径涂脂抹粉,妄图逃脱世界舆论的谴责。
5.由于受不了良心的谴责,他决定投案自首。
6.一个弄虚作假,自欺欺人的人不仅会受到世人的谴责,也会承受自己内心的谴责。
7.这种野蛮的行为遭到大家的一致谴责。
8.他的无耻行为遭到人们的一致谴责。
9.人们纷纷谴责他横冲直闯的行为。
10.你这种损人利己的行为,应该受到良心的谴责。
读音:qiǎn
[qiǎn]
(动)谴责;对荒谬的行为或言论严正申斥:~告|~责。
读音:zé,zhài
[zé]
[ zé ]1. 责任,分(fèn)内应做的事:责任。尽责。负责。职责。专责。责无旁贷。
2. 要求:责求。责令。责成。
3. 指摘过失:求全责备。责怪。斥责。责罚。谴责。
4. 质问,诘(jié)问:责问。责难。责让。
5. 旧指为了惩罚而打:鞭责。杖责。
[ zhài ]1. 古同“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