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潜虚
【拼音】:sòng qián xū
【注音】:ㄙㄨㄥˋㄑ一ㄢˊㄒㄨ
【结构】:宋(上下结构)潜(左右结构)虚(半包围结构)
【繁体】:宋潛虛
词语解释清古文家戴名世因《南山集》案被杀,故人讳其名,以'宋潜虚'代之。
基础解释清古文家戴名世因《南山集》案被杀,故人讳其名,以/'宋潜虚/'代之。
引证解释⒈清古文家戴名世因《南山集》案被杀,故人讳其名,以“宋潜虚”代之。引清方苞《送左未生南归序》:“左君未生与余未相见,而其精神志趣形貌辞气,早熟悉於刘北固、古塘及宋潜虚……余每戒潜虚当弃声利,与未生归老浮山,而潜虚不能用,余甚恨之。辛卯之秋,未生自燕南附漕船东下至淮阴,始知《南山集》祸作,而余已北发。”
网络解释宋潜虚宋潜虚(宋潜虚)
网友释义宋潜虚(宋潜虚)清古文家戴名世因《南山集》案被杀,故人讳其名,以“宋潜虚”代之。清方苞《送左未生南归序》:“左君未生与余未相见,而其精神志趣形貌辞气,早熟悉於刘北固、古塘及宋潜虚……余每戒潜虚当弃声利,与未生归老浮山,而潜虚不能用,余甚恨之。辛卯之秋,未生自燕南附漕船东下至淮阴,始知《南山集》祸作,而余已北发。”
汉语大词典清古文家戴名世因《南山集》案被杀,故人讳其名,以“宋潜虚”代之。清方苞《送左未生南归序》:“左君未生与余未相见,而其精神志趣形貌辞气,早熟悉于刘北固、古塘及宋潜虚……余每戒潜虚当弃声利,与未生归老浮山,而潜虚不能用,余甚恨之。辛卯之秋,未生自燕南附漕船东下至淮阴,始知《南山集》祸作,而余已北发。”
其他释义1.清古文家戴名世因《南山集》案被杀,故人讳其名,以'宋潜虚'代之。
读音:sòng
[sòng]
(1)(名)周朝国名;在今河南商丘一代。
(2)(名)朝代。
(3)(名)姓。
读音:qián
[qián]
(1)(动)隐在水下面:~水|~泳|~水艇。
(2)(动)隐藏:~伏|~力。
(3)(副)秘密地:~逃。
(4)(Qián)姓。
读音:xū
[xū]
(1)(形)空虚(跟‘实’相对):~幻|~浮。
(2)(形)空着:~位以待。
(3)(动)因心里惭愧或没有把握而勇气不足:胆~。
(4)(副)徒然;白白地:~度|不~此行。
(5)(形)虚假:~伪|~名。
(6)(形)虚心:谦~。
(7)(形)虚弱:气~|血~。
(8)(名)指政治思想、方针、政策等方面的道理:务~。
(9)(名)二十八宿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