笙庸
【拼音】:shēng yōng
【注音】:ㄕㄥㄩㄥ
【结构】:笙(上下结构)庸(半包围结构)
词语解释亦作'笙庸'。古乐器名。镛﹐大钟。
基础解释见/'笙镛/'。
引证解释⒈见“笙鏞”。
汉语大词典见“笙镛”。《汉语大词典》:笙镛(笙镛) 拼音:shēngyōng亦作“笙庸”。古乐器名。镛,大钟。《书·益稷》:“笙镛以间,鸟兽跄跄。”孔颖达疏:“吹笙系钟,更迭而作。”孙星衍注引郑玄曰:“东方之乐谓之笙。笙,生也,东方生长之方,故名乐为笙也。西方之乐谓之庸。庸,功也,西方物熟有成功。亦谓之颂,颂亦是颂其成也。”唐魏徵《五郊乐章·赤帝微音》:“博硕斯荐,笙镛备举。”明吕天成《齐东绝倒》第一出:“今日这旌善除凶,两阶干羽,六律笙镛。”清侯方域《拟上遣官致祭先师孔子阙里群臣谢表》:“风生泗水,初传元运之笙镛;神降尼丘,永式遐心之金玉。”
其他释义1.见'笙镛'。
读音:shēng
[shēng]
(名)管乐器名;用若干根长短不同的簧管制成;用口吹奏。
读音:yōng
[yōng]
(1)(形)平凡;不高明:~才|~医|~凡|附~|昏~|平~。
(2)(形)(动)用(用于否定式):无~细述|无~讳言|无~赘述。
(3)(形)(助)疑问词;表示反问;岂:~有济乎|~可弃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