璧流离
【拼音】:bì liú lí
【注音】:ㄅ一ˋㄌ一ㄡˊㄌ一ˊ
【结构】:璧(上下结构)流(左右结构)离(上下结构)
【繁体】:璧流離
词语解释1.梵语俗语的音译。宝石名。即青色宝﹑猫儿眼。璧流离[bìliúlí]⒈梵语俗语的音译。宝石名。即青色宝、猫儿眼。
基础解释梵语俗语的音译。宝石名。即青色宝﹑猫儿眼。
引证解释⒈梵语俗语的音译。宝石名。即青色宝、猫儿眼。引《汉书·西域传上·罽宾国》:“罽宾地平……(出)珠璣、珊瑚、虎魄、璧流离。”颜师古注:“此盖自然之物,采泽光润,踰於众玉,其色不恆。”《宋书·符瑞志下》:“璧流离,王者不隐过则至。”章炳麟《訄书·公言》:“取歧光之璧流离,蔽遮之於白日,而白者为七色,非璧流离之成之。日色固有七,不歧光则不见也。”
网络解释璧流离璧流离,梵语俗语的音译。宝石名。即青色宝、猫儿眼。
综合释义梵语俗语的音译。宝石名。即青色宝、猫儿眼。《汉书·西域传上·罽宾国》:“罽宾地平……(出)珠璣、珊瑚、虎魄、璧流离。”颜师古注:“此盖自然之物,采泽光润,踰於众玉,其色不恆。”《宋书·符瑞志下》:“璧流离,王者不隐过则至。”章炳麟《訄书·公言》:“取歧光之璧流离,蔽遮之於白日,而白者为七色,非璧流离之成之。日色固有七,不歧光则不见也。”
汉语大词典梵语俗语的音译。宝石名。即青色宝、猫儿眼。《汉书·西域传上·罽宾国》:“罽宾地平……(出)珠玑、珊瑚、虎魄、璧流离。”颜师古注:“此盖自然之物,采泽光润,踰于众玉,其色不恒。”《宋书·符瑞志下》:“璧流离,王者不隐过则至。”章炳麟《訄书·公言》:“取歧光之璧流离,蔽遮之于白日,而白者为七色,非璧流离之成之。日色固有七,不歧光则不见也。”
读音:bì
[bì]
(名)古代的一种玉器;扁平;圆形;中间有孔;美玉的通称。
读音:liú
[liú]
(1)(动)水流动。(动)液体移动;流动
(2)(动)水流动。(动)移动不定
(3)(动)水流动。(动)流传;传播
(4)(动)水流动。(动)向坏的方面转变
(5)(动)水流动。(动)旧时的刑罚;把犯人送到辽远地区去
(6)(动)水流动。(名)指江河的流水
(7)(动)水流动。(名)像水流的东西
(8)(动)水流动。(名)品类;等级
读音:lí
[lí]
(1)(动)分离:~别|悲欢~合。
(2)(动)表示时间、空间或者事物之间的距离:这里~车站很近|~国庆节只有十天了。
(3)(动)缺少:发展工业~不了钢铁。
(4)(动)(Lí)姓。
(5)(名)八卦之一,代表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