稽停
【拼音】:jī tíng
【注音】:ㄐ一ㄊ一ㄥˊ
【结构】:稽(左右结构)停(左右结构)
词语解释1.迟滞;停留。稽停[jītíng]⒈迟滞;停留。
基础解释迟滞;停留。
引证解释⒈迟滞;停留。引《三国志·吴志·孙策传》:“有顷,主簿復入白坚:‘南阳太守稽停义兵,使贼不时讨,请收出案军法从事。’”《晋书·刘隗传》:“凡诸徵发租调百役,皆有稽停。”唐张鷟《游仙窟》:“王事有限,不敢稽停。”
网络解释稽停【释义】《三国志·吴志·孙坚传》:“有顷,主簿复入白坚:‘南阳太守稽停义兵,使贼不时讨,请收出案军法从事。’”《晋书·刘隗传》:“凡诸徵发租调百役,皆有稽停。”唐张鷟:“王事有限,不敢稽停。”
综合释义迟滞;停留。《三国志·吴志·孙策传》:“有顷,主簿復入白坚:‘南阳太守稽停义兵,使贼不时讨,请收出案军法从事。’”《晋书·刘隗传》:“凡诸徵发租调百役,皆有稽停。”唐张鷟《游仙窟》:“王事有限,不敢稽停。”
网友释义【释义】《三国志·吴志·孙坚传》:“有顷,主簿复入白坚:‘南阳太守稽停义兵,使贼不时讨,请收出案军法从事。’”《晋书·刘隗传》:“凡诸徵发租调百役,皆有稽停。”唐张鷟:“王事有限,不敢稽停。”
汉语大词典迟滞;停留。《三国志·吴志·孙策传》:“有顷,主簿复入白坚:‘南阳太守稽停义兵,使贼不时讨,请收出案军法从事。’”《晋书·刘隗传》:“凡诸徵发租调百役,皆有稽停。”唐张鷟《游仙窟》:“王事有限,不敢稽停。”
读音:jī,qǐ
[jī]
[ jī ]1. 停留:稽留。稽滞。
2. 考核:稽核。稽查。稽考。无稽之谈。
3. 计较:反唇相稽。
4. 至。
5. 姓。
[ qǐ ]1. 〔稽首〕古代的一种礼节,跪下,拱手至地,头也至地。
读音:tíng
[tíng]
(1)(动)~止。
(2)(动)停留:~工|~车。
(3)(动)停放;停泊:~灵|~航。
(4)(名)总数分成相同几分;其中一份叫一停儿:十~儿有九~儿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