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突子
【拼音】:gǔ tū zǐ
【结构】:骨(上下结构)突(上下结构)子(独体结构)
【拼音】:gǔ tū zǐ
词语解释珠子串联成的项练。骨突子[gǔtūzǐ]⒈珠子串联成的项练。
引证解释⒈珠子串联成的项练。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夜叉国》:“徐以问雌,雌云:‘此天寿节。’雌出谓众夜叉曰:‘徐郎无骨突子。’众各摘其五,并付雌;雌又自解十枚;共得五十之数,以野苧为绳,穿掛徐项。引徐视之,一珠可直百十金。”
网络解释骨突子【拼音】gǔtūzǐ
网友释义骨突子,读音gǔtūzǐ,汉语词语,意思为珠子串联成的项练。
汉语大词典珠子串联成的项练。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夜叉国》:“徐以问雌,雌云:‘此天寿节。’雌出谓众夜叉曰:‘徐郎无骨突子。’众各摘其五,并付雌;雌又自解十枚;共得五十之数,以野苧为绳,穿挂徐项。徐视之,一珠可直百十金。”
其他释义1.珠子串联成的项练。
读音:gǔ,gū
[gǔ]
[ gǔ ]1. 人和脊椎动物体内支持身体、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骨头。骨骼(全身骨头的总称)。骨节。骨肉(a.指最亲近的有血统关系的人,亦称“骨血”;b.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骨干(gàn)。
2. 像骨的东西(指支撑物体的骨架):伞骨。扇骨。
3. 指文学作品的理论和笔力:骨力(a.雄健的笔力;b.刚强不屈的气概)。风骨(古典文艺理论术语,指文章的艺术风格,亦指作品的风神骨髓)。
4. 指人的品质、气概:侠骨。骨气。
[ gū ]1. 〔骨朵儿(duor )〕尚未开放的花朵。
2. 〔骨碌〕滚动(“碌”读轻声)。
读音:tū
[tū]
(1)(副)猝然;突然。
(2)(动)猛冲:~围|~进。
(3)(副)突然:~增|~减。
(4)(形)高于周围:~出。
(5)(名)古代灶旁突起的出烟火口;相当于现在的烟筒:灶~。
读音:zǐ
[zǐ]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3. 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4. 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
)。棋子儿。6. 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7. 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
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 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
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
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
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