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疏
【拼音】:àn shū
【注音】:ㄢˋㄕㄨ
【结构】:暗(左右结构)疏(左右结构)
词语解释犹默写。暗疏[ànshū]⒈犹默写。
引证解释⒈犹默写。引北周庾信《奉和永丰殿下言志》之五:“託情忻六学,游目爱三餘。覆局能悬记,看碑解暗疏。”《新唐书·虞世南传》:“尝命写《列女传》於屏风,於时无本,世南暗疏之,无一字谬。”
网络解释暗疏暗疏是汉语词汇,拼音是ànshū,解释为默写。
综合释义犹默写。北周庾信《奉和永丰殿下言志》之五:“託情忻六学,游目爱三餘。覆局能悬记,看碑解暗疏。”《新唐书·虞世南传》:“尝命写《列女传》於屏风,於时无本,世南暗疏之,无一字谬。”暗疏[ànshū]
网友释义读音:ànshūㄢˋㄕㄨ释义:犹默写。出处:北周庾信《奉和永丰殿下言志》之五:“托情忻六学,游目爱三馀。覆局能悬记,看碑解暗疏。”《新唐书·虞世南传》:“尝命写《列女传》于屏风,於时无本,世南暗疏之,无一字谬。”
汉语大词典犹默写。北周庾信《奉和永丰殿下言志》之五:“托情忻六学,游目爱三馀。覆局能悬记,看碑解暗疏。”《新唐书·虞世南传》:“尝命写《列女传》于屏风,于时无本,世南暗疏之,无一字谬。”
其他释义1.犹默写。
读音:àn
[àn]
(1)(形)光线不足;黑暗
(2)(形)隐藏不露的;秘密:~害|~斗|~含。
(3)(形)〈书〉糊涂;不明白:昏~。
读音:shū
[shū]
(1)(动)清除阻塞使通畅;疏通
(2)(形)事物之间距离远;事物的部分之间空隙大:~林|~星。
(3)(形)关系远;不亲近;不熟悉:~远|生~。
(4)(动)疏忽:~于防范。
(5)(形)空虚:志大才~。
(6)(动)分散;使从密变稀:~散。
(7)姓。
(8)(名)封建时代臣下向君主分条陈述事情的文字;条陈:上~。
(9)(名)古书的比“注”更详细的注解;“注”的注:《十三经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