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路头
【拼音】:shāo lù tóu
【结构】:烧(左右结构)路(左右结构)头(独体结构)
【繁体】:燒路頭
【拼音】:shāo lù tóu
词语解释1.旧时迷信的人称'财神'为'路头菩萨',祭财神消灾求福,谓之'烧路头'。2.比喻送礼求情。烧路头[shāolùtóu]⒈旧时迷信的人称“财神”为“路头菩萨”,祭财神消灾求福,谓之“烧路头”。⒉比喻送礼求情。
引证解释⒈旧时迷信的人称“财神”为“路头菩萨”,祭财神消灾求福,谓之“烧路头”。引《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七回:“那魔头虽然凶横,一见了外国人,便吓得屁也不敢放了。於是乎一班人做好做歹,要他点香烛赔礼,还要他烧路头。”自注:“烧路头,祀财神也,亦祓除不祥之意。烧路头之典,妓院最盛。”《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七回:“上海妓院遇了烧路头的日子,便要客人去吃酒,叫做‘綳场面’。”⒉比喻送礼求情。引钱锺书《围城》五:“那女人在房里狠声道:‘打了你耳光,还要教你向我烧路头!’”
网络解释烧路头表示一种习俗的词语。
网友释义烧路头,汉语词语,读音shāolùtóu,意思是表示一种习俗的词语。
汉语大词典(1).旧时迷信的人称“财神”为“路头菩萨”,祭财神消灾求福,谓之“烧路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七回:“那魔头虽然凶横,一见了外国人,便吓得屁也不敢放了。于是乎一班人做好做歹,要他点香烛赔礼,还要他烧路头。”自注:“烧路头,祀财神也,亦祓除不祥之意。烧路头之典,妓院最盛。”《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七回:“上海妓院遇了烧路头的日子,便要客人去吃酒,叫做‘绷场面’。”(2).比喻送礼求情。钱钟书《围城》五:“那女人在房里狠声道:‘打了你耳光,还要教你向我烧路头!’”
反义词 烧财神
读音:shāo
[shāo]
(1)(动)使东西着火
(2)(动)加热或接触某些化学药品、放射性物质等使物体起变化:~水|~砖。
(3)(名)烹调方法;先用油炸;再加汤汁炒或炖;或先煮熟再用油炸:~茄子。
(4)(名)烹调方法;就是烤:叉~|~鸡。
(5)(动)发烧:他现在~得厉害。
(6)(名)比正常体温高的体温:~退了。
(7)(名)过多的肥料使植物体枯萎或死亡。
读音:lù
[lù]
(1)(名)道路:陆~|水~|大~|同~。
(2)(名)路程:~很远|八千里~。
(3)(名)(~儿)途径;门路:生~|活~儿。
(4)(名)条理:理~|思~|笔~。
(5)(名)地区;方面:南~货|外~人。
(6)(名)路线:三~进军|七~公共汽车。
(7)(名)种类;等次:这一~人|哪一~病。
(8)(名)(Lù)姓。
读音:tóu,tou
[tóu]
[ tóu ]1.人身最上部或动物最前部长着口、鼻、眼等器官的部分。
2.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剃~。梳~。平~。分~。你的脸形留这种~不合适。
3.物体的顶端或末梢:山~。笔~儿。中间粗,两~儿细。
4.事情的起点或终点:话~儿。提个~儿。这种日子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儿啊!
5.物品的残余部分:布~儿。蜡~儿。铅笔~儿。
6.头目:李~儿。他是这一帮人的~儿。
7.方面:他们是一~儿的。心挂两~。
8.第一:~等。~号。
9.领头的;次序居先的:~车。~马。~羊。
10.姓。
[ tou ]1.(~儿)名词后缀。 a)接于名词性词根:木~。石~。骨~。舌~。罐~。苗~。b)接于动词词根:念~。扣~。饶~。嚼~儿。看~儿。听~儿。c)接于形容词词根:准~。甜~儿。
2.方位词后缀:上~。下~。前~。后~。里~。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