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闽
【拼音】:luò mǐn
【注音】:ㄌㄨㄛˋㄇ一ㄣˇ
【结构】:洛(左右结构)闽(半包围结构)
【繁体】:洛閩
词语解释洛学和闽学的合称,即程朱理学。北宋程颢﹑程颐为洛阳人,南宋朱熹曾侨居﹑讲学于福建,因有此称。洛闽[luòmǐn]⒈洛学和闽学的合称,即程朱理学。北宋程颢、程颐为洛阳人,南宋朱熹曾侨居、讲学于福建,因有此称。
引证解释⒈洛学和闽学的合称,即程朱理学。北宋程颢、程颐为洛阳人,南宋朱熹曾侨居、讲学于福建,因有此称。参见“洛学”、“闽学”。引清黄宗羲《复秦灯岩书》:“又言新安姚江为两大宗,学者不宗洛闽,即宗姚江,不可别自为宗。此亦先生门面之言。”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四》:“先师陈白崖先生言:‘业师某先生,篤信洛闽,而不鶩讲学名。’”章炳麟《<革命军>序》:“乃如罗、彭、邵、刘之伦,皆篤行有道士也。其所操持,不洛闽而金谿、餘姚。”
网络解释洛闽洛闽(luòmǐn)
汉语大词典洛学和闽学的合称,即程朱理学。北宋程颢、程颐为洛阳人,南宋朱熹曾侨居、讲学于福建,因有此称。清黄宗羲《复秦灯岩书》:“又言新安姚江为两大宗,学者不宗洛闽,即宗姚江,不可别自为宗。此亦先生门面之言。”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四》:“先师陈白崖先生言:‘业师某先生,笃信洛闽,而不鹜讲学名。’”章炳麟《〈革命军〉序》:“乃如罗、彭、邵、刘之伦,皆笃行有道士也。其所操持,不洛闽而金溪、馀姚。”参见“洛学”、“闽学”。
其他释义1.洛学和闽学的合称,即程朱理学。北宋程颢﹑程颐为洛阳人,南宋朱熹曾侨居﹑讲学于福建,因有此称。
读音:luò
[luò]
(1)(名)洛河;水名;发源于陕西;流入河南。
(2)(名)(Luò)姓。
读音:mǐn
[mǐn]
(1)(名)闽江;水名;在福建。
(2)(名)福建的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