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伯
【拼音】:xiàn bó
【繁体】:縣伯
词语解释⒈ 爵名。晋代侯、伯、子、男皆封以县;历代因之。南朝陈始加开国二字,称为开国县伯、开国县子。元有县子、县男、无县伯。明废。县伯[xiànbó]⒈爵名。晋代侯、伯、子、男皆封以县;历代因之。南朝陈始加开国二字,称为开国县伯、开国县子。元有县子、县男、无县伯。明废。
基础解释爵名。晋代侯﹑伯﹑子﹑男皆封以县;历代因之。南朝陈始加开国二字,称为开国县伯﹑开国县子。元有县子﹑县男﹑无县伯。明废。
引证解释⒈ 爵名。晋代侯、伯、子、男皆封以县;历代因之。南朝陈始加开国二字,称为开国县伯、开国县子。元有县子、县男、无县伯。明废。《隋书·百官志上》:“陈承梁……其封爵亦为九等之差。郡王第一品。秩万石。嗣王、蕃王、开国郡县公,第二品。开国郡县侯,第三品。开国县伯,第四品。并视中二千石。开国子,第五品。开国男,第六品。并视二千石。汤沐食侯,第七品。乡、亭侯,第八品。并视千石。引:关中、关外侯,第九品。视六百石。”⒈爵名。晋代侯、伯、子、男皆封以县;历代因之。南朝陈始加开国二字,称为开国县伯、开国县子。元有县子、县男、无县伯。明废。《隋书·百官志上》:“陈承梁……其封爵亦为九等之差。郡王第一品。秩万石。嗣王、蕃王、开国郡县公,第二品。开国郡县侯,第三品。开国县伯,第四品。并视中二千石。开国子,第五品。开国男,第六品。并视二千石。汤沐食侯,第七品。乡、亭侯,第八品。并视千石。引关中、关外侯,第九品。视六百石。”
网友释义县伯,拼音xiànbó,是县伯,爵位名。
汉语大词典爵名。晋代侯、伯、子、男皆封以县;历代因之。南朝陈始加开国二字,称为开国县伯、开国县子。元有县子、县男、无县伯。明废。《隋书·百官志上》:“陈承梁……其封爵亦为九等之差。郡王第一品。秩万石。嗣王、蕃王、开国郡县公,第二品。开国郡县侯,第三品。开国县伯,第四品。并视中二千石。开国子,第五品。开国男,第六品。并视二千石。汤沐食侯,第七品。乡、亭侯,第八品。并视千石。关中、关外侯,第九品。视六百石。”
其他释义1.爵名。晋代侯﹑伯﹑子﹑男皆封以县;历代因之。南朝陈始加开国二字,称为开国县伯﹑开国县子。元有县子﹑县男﹑无县伯。明废。
读音:xiàn,xuán
[xiàn]
[ xiàn ]1. 行政区划单位,旧时属于州、府、道,现由直辖市、地级市、自治州等领导。
2. 姓
[ xuán ]1. 古同“悬”。
读音:bǎi,bó
[bó]
[ bó ]1. 兄弟排行次序:伯仲(指兄弟的次第,喻事物不相上下)。
2. 父亲的哥哥:伯伯。伯父。伯母。
3. 对父辈戚友的尊称:老伯。世伯。
4.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三等:伯爵。
5. 旧时对文章、道德足为表率者的尊称:“海内文章伯”。
6. 姓。
[ bǎi ]1. 〔大伯子〕丈夫的大哥。
[ bà ]1. 古同“霸”,古代诸侯联盟的首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