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女亲家
【拼音】:ér nǚ qìng jiā
【繁体】:兒女親家
词语解释⒈ 两家儿女结为婚姻的亲戚关系。儿女亲家[érnǚqìngjiā]⒈两家儿女结为婚姻的亲戚关系。
基础解释指亲家的关系。
引证解释⒈ 两家儿女结为婚姻的亲戚关系。引:《花月痕》第五二回:“﹝士宽﹞歷有数年,便发起财,也娶了亲,与秃头做个儿女亲家。”朱自清《<文心>序》:“本书写了三分之二的时候,丏尊、圣陶做了儿女亲家。”洪深《香稻米》第二幕:“不管中人保人,你和他是儿女亲家,你也好帮帮他的忙。”⒈两家儿女结为婚姻的亲戚关系。引《花月痕》第五二回:“﹝士宽﹞歷有数年,便发起财,也娶了亲,与秃头做个儿女亲家。”朱自清《<文心>序》:“本书写了三分之二的时候,丏尊、圣陶做了儿女亲家。”洪深《香稻米》第二幕:“不管中人保人,你和他是儿女亲家,你也好帮帮他的忙。”成语解释儿女亲家
综合释义指两家儿女结为婚姻的亲戚关系。不管中人保人,你和他是~,你也好帮帮他的忙。◎洪深《香稻米》第二幕
网友释义儿女亲家,成语,指两家儿女结为婚姻的亲戚关系,出自《花月痕》。
汉语大词典两家儿女结为婚姻的亲戚关系。《花月痕》第五二回:“﹝士宽﹞历有数年,便发起财,也娶了亲,与秃头做个儿女亲家。”朱自清《〈文心〉序》:“本书写了三分之二的时候,丏尊、圣陶做了儿女亲家。”洪深《香稻米》第二幕:“不管中人保人,你和他是儿女亲家,你也好帮帮他的忙。”
出处《花月痕》第52回:“历有数年,便发起财,也娶了亲,与秃头做个儿女亲家。”
其他释义指两家儿女结为婚姻的亲戚关系。
反义词 指腹为婚
1.百事无成,只好躲在小儿子这里养老,可狮子坪的自然风光没有黄白沟好,他跟黄寨主又是儿女亲家,于是借了黄寨主家的房子,在黄白沟寨里住。
2.可是,就在两家结成了儿女亲家之后,熊汝霖依然我行我素,继续在诏书和公文的遣词造句上打压贬低郑彩一党。
3.利令智昏之下,吴大舅托了儿女亲家做保人,借了郑亲家姐夫乔大户的一千贯钱,便唤来赵裁率领四五个裁缝,在家裁剪尺头,缝造官服。
4.你们两家门当户对,结为儿女亲家再恰繁不过了。
5.他们两家门当户对,结为儿女亲家再恰当不过了。
6.你们两家门当户对,结为儿女亲家再恰当不过了。
7.藤孝本是光秀的贫贱之交,是志同道合、意气相投的长年挚友,诗文相交,又是儿女亲家,但是这位光秀心目中笃定的同盟者,却毫不犹豫地落发悼念信长,与光秀划清界线。
8.不敢不敢!若李兄不嫌弃,咱们结成儿女亲家,如何?
9.诶,龙兄,你太过客气了,今日之后,咱两家可就是儿女亲家了,以后,那可就是一家人了。
10.这天,退休多年的前两淮盐运使卢见曾,在山东德州家中,接到儿女亲家纪晓岚送来的一封信。
读音:ér
[ér]
(1)(名)小孩子:小~。
(2)(名)男孩子:~子。
(3)(名)年轻的人(多指青年男子):健~。
(4)(助)词尾:火~。
(5)(名)周朝国名;在今山东滕县东南。
(6)(名)姓。同“倪”。
读音:nǚ,rǔ
[nǚ]
[ nǚ ]1. 女性,与“男”相对。古代以未婚的为“女”,已婚的为“妇”。现通称“妇女”:女人。女士。女流(含轻蔑意)。少(shào )女。
2. 以女儿作为人的妻(旧读nǜ)。
3.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亦称“婺女”、“须女”。
[ rǔ ]1. 古同“汝”,你。
读音:qīn,qìng
[qìng]
[ qīn ]1. 有血统或夫妻关系的:亲属。亲人。亲缘。双亲(父母)。亲眷。
2. 婚姻:亲事。
3. 因婚姻联成的关系:亲戚。亲故。亲邻。亲朋。
4. 称呼同一地方的人:乡亲。
5. 本身,自己的:亲睹。亲聆。亲笔。
6. 感情好,关系密切:亲密。相亲。亲睦。亲疏。
7. 用嘴唇接触表示喜爱:亲吻。
[ qìng ]1. 〔亲家〕夫妻双方的父母彼此的关系或称呼(“家”读轻声)。
读音:jiā,jie,gū
[jiā]
[ jiā ]1. 共同生活的眷属和他们所住的地方:家庭。家眷。家长(zhǎng )。家园。家谱。家塾。家乡。家风。家训。家规。家喻户晓。如数家珍。
2. 家庭所在的地方:回家。老家。安家。
3. 居住:“可以家焉”。
4. 对人称自己的尊长、亲属:家祖。家父。家翁。家母。家慈。
5. 家里养的,不是野生的:家畜。家禽。
6. 经营某种行业的人家或有某种身份的人家:酒家。农家。
7. 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有丰富实践经验及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专家。行(háng )家。作家。科学家。
8. 学术流派:儒家。法家。道家。墨家。纵横家。诸子百家。
9. 量词,用于计算家庭或企业:一家人家。
10. 姓。
[ jie ]1. 词尾,同“价”:整天家。成年家。
[ gū ](古汉语)
名词
1.古通“姑” 。如:阿家(称婆婆);阿家阿翁
2.另见 ji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