蛊尾
【拼音】:gǔ wěi
【注音】:ㄍㄨˇㄨㄟˇ
【结构】:蛊(上下结构)尾(半包围结构)
【繁体】:蠱尾
词语解释传说中的山名。蛊尾[gǔwěi]⒈传说中的山名。
引证解释⒈传说中的山名。引《山海经·中山经》:“又东南十里,曰蛊尾之山,多礪石赤铜,龙餘之水出焉,而东南流注於洛。”
网络解释蛊尾《山海经·中山经》:“又东南十里,曰蛊尾之山,多砺石赤铜,龙馀之水出焉,而东南流注於洛。
综合释义传说中的山名。《山海经·中山经》:“又东南十里,曰蛊尾之山,多礪石赤铜,龙餘之水出焉,而东南流注於洛。”
网友释义gǔwěiㄍㄨˇㄨㄟˇ蛊尾(蛊尾)传说中的山名。《山海经·中山经》:“又东南十里,曰蛊尾之山,多砺石赤铜,龙馀之水出焉,而东南流注於洛。
其他释义1.传说中的山名。
读音:gǔ
[gǔ]
把许多毒虫放在器皿里;使互相吞食;最后剩下不死的毒虫叫蛊;旧时传说可用来毒害人。
读音:wěi,yǐ
[wěi]
[ wěi ]1. 鸟兽虫鱼等身体末端突出的部分:尾巴。尾鳍。鸟尾。
2. 末端:排尾。船尾。尾声。尾骨。尾灯。尾数。尾音。结尾。扫尾。虎头蛇尾。
3. 在后面跟:尾随。尾追。
4. 量词,指鱼:三尾鱼。
5.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 yǐ ]1. 特指马尾(wěi )巴上的毛:马尾罗。马尾儿提豆腐―提溜不起来。
2. 特指蟋蟀等尾部的针状物:三尾儿(雌蟋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