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字列表1 字列表51 字列表101 字列表151 字列表201 单词列表1 单词列表51 单词列表101 单词列表151 单词列表201 诗人列表1 诗人列表51 诗人列表101 诗人列表151 诗人列表201 诗歌列表1 诗歌列表51 诗歌列表101 诗歌列表151 诗歌列表201 诗句列表1 诗句列表51 诗句列表101 诗句列表151 诗句列表201 成语列表1 成语列表51 成语列表101 成语列表151 成语列表201 词语列表1 词语列表51 词语列表101 词语列表151 词语列表201 组词列表1 组词列表51 组词列表101 组词列表151 组词列表201
狐惑词语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汉语词典 狐惑

狐惑

【拼音】:hú huò

【注音】:ㄏㄨˊㄏㄨㄛˋ

【结构】:狐(左右结构)惑(上下结构)

【简体】:狐惑

【繁体】:狐惑

解释

词语解释为狐妖所蛊惑。犹疑惑。中医学病名。指女色惑人。狐惑[húhuò]⒈为狐妖所蛊惑。犹疑惑。中医学病名。指女色惑人。

基础解释病名。因感染虫毒,湿热不化而致的以目赤眦黑、口腔咽喉及前后阴腐蚀溃疡为特征的疾患。

引证解释⒈为狐妖所蛊惑。引唐元稹《古社》诗:“狐惑意颠倒,臊腥不復闻。”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董生》:“渠旧与妾善,不意为狐惑而死。”⒉犹疑惑。引《朱子语类》卷七五:“便见得上面许多皆是狐惑可疑之事。”⒊指女色惑人。引元虞集《别知赋》:“夫冶倡之狐惑兮,岂不足於内揆。”⒋中医学病名。引《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诀·狐惑》:“古名狐惑近名疳,狐蚀肛阴惑唇咽。”注:“狐惑,牙疳、下疳等疮之古名也,近时惟以疳呼之。”

网络解释狐惑病名。因感染虫毒,湿热不化而致的以目赤眦黑、口腔咽喉及前后阴腐蚀溃疡为特征的疾患。亦作狐(或^虫)。。以神情恍惚,口腔、眼、外阴溃烂为特征的一种疾病。中医认为,其发病初期多由感受湿热毒气所致,继之,中阳受损,脾虚而聚湿酿热,湿热内生;或烁伤阴津,虚火内炽。热邪在内则扰乱神明,在外则发为痈疡。与西医的白塞氏病类似

综合释义为狐妖所蛊惑。唐元稹《古社》诗:“狐惑意颠倒,臊腥不復闻。”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董生》:“渠旧与妾善,不意为狐惑而死。”犹疑惑。《朱子语类》卷七五:“便见得上面许多皆是狐惑可疑之事。”指女色惑人。元虞集《别知赋》:“夫冶倡之狐惑兮,岂不足於内揆。”中医学病名。《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诀·狐惑》:“古名狐惑近名疳,狐蚀肛阴惑唇咽。”注:“狐惑,牙疳、下疳等疮之古名也,近时惟以疳呼之。”狐惑[húhuò]病名。因感染虫毒,湿热不化而致的以目赤眦黑、口腔咽喉及前后阴腐蚀溃疡为特征的疾患。《朱子语类.卷七五.易.上系下》:“孔子只说‘群疑亡也’,便见得上面许多皆是狐惑可疑之事而已。”病名。中医上谓因伤寒失于发汗,湿毒无以排泄所致。主要症状为咽喉部及前后阴溃疡,因患者神情惑乱不定,卧起不安,故称为“狐惑”。

汉语大词典(1).为狐妖所蛊惑。唐元稹《古社》诗:“狐惑意颠倒,臊腥不复闻。”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董生》:“渠旧与妾善,不意为狐惑而死。”(2).犹疑惑。《朱子语类》卷七五:“便见得上面许多皆是狐惑可疑之事。”(3).指女色惑人。元虞集《别知赋》:“夫冶倡之狐惑兮,岂不足于内揆。”(4).中医学病名。《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诀·狐惑》:“古名狐惑近名疳,狐蚀肛阴惑唇咽。”注:“狐惑,牙疳、下疳等疮之古名也,近时惟以疳呼之。”

国语辞典为狐妖所迷惑。狐惑[húhuò]⒈为狐妖所迷惑。引《聊斋志异·卷二·董生》:「渠旧与妾善,不意为狐惑而死。」⒉疑惑。引《朱子语类·卷七五·易·上系下》:「孔子只说『群疑亡也』,便见得上面许多皆是狐惑可疑之事而已。」⒊病名。中医上谓因伤寒失于发汗,湿毒无以排泄所致。主要症状为咽喉部及前后阴溃疡,因患者神情惑乱不定,卧起不安,故称为「狐惑」。

辞典修订版为狐妖所迷惑。《聊斋志异.卷二.董生》:「渠旧与妾善,不意为狐惑而死。」疑惑。《朱子语类.卷七五.易.上系下》:「孔子只说『群疑亡也』,便见得上面许多皆是狐惑可疑之事而已。」病名。中医上谓因伤寒失于发汗,湿毒无以排泄所致。主要症状为咽喉部及前后阴溃疡,因患者神情惑乱不定,卧起不安,故称为「狐惑」。

其他释义1.为狐妖所蛊惑。2.犹疑惑。3.指女色惑人。4.中医学病名。

狐惑造句更多 >>

1.故病名以“狐惑病”命名为宜。

2.口腔溃疡多伴有其他全身疾病同时存在,中医称为“狐惑病”,多伴有生殖器、皮肤、眼病与全身症状。

3.大爷书中本条项下所列附方,罗列诸如伤寒狐惑、头风旋运、梦遗失精种种之外,妇人断产赫然醒目零陵香为末,酒服二钱。

4.中国超模刘雯高挑的眼线充满狐惑,肩部的蕾丝性感至极。

5.刘雯高挑的眼线充满狐惑,肩部的蕾丝性感至极。

6.中医称之狐惑病,病因上认为与湿热毒邪有关,实证以清热除湿为主,虚证则根据脏腑,阴阳,气血虚损的不同,分别采用不同的治疗。

字义分解

读音:hú

[hú]

(1)(名)哺乳动物的一属;形状略像狼;面部较长;耳朵三角形;尾巴长;毛通常赤黄色。性狡猾多疑;昼伏夜出;吃野鼠、鸟类、家禽等。毛皮可做衣物。较常见的草狐和赤狐。通称狐狸。

(2)(Hú)姓。

读音:huò

[huò]

(1)(动)疑惑;迷惑:惶~|迷~|大~不解|智者不~。

(2)(动)使迷惑:~乱|~人耳目|谣言~众。

狐惑相关成语

狐惑相关词语

上一个:狐棃

下一个:狐疑

相关推荐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1、进入页面;2、修改密码;3、填报须知;4、查看个人基本信息;5、志愿类别选择;6、填写志愿和修改志愿;7、填写或修改志愿结束后,单击页面底部的[保存并提交]按钮,则所填写的志愿数据将得到保存,保存即表示该批次志愿已经提交。

分享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