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字列表1 字列表51 字列表101 字列表151 字列表201 单词列表1 单词列表51 单词列表101 单词列表151 单词列表201 诗人列表1 诗人列表51 诗人列表101 诗人列表151 诗人列表201 诗歌列表1 诗歌列表51 诗歌列表101 诗歌列表151 诗歌列表201 诗句列表1 诗句列表51 诗句列表101 诗句列表151 诗句列表201 成语列表1 成语列表51 成语列表101 成语列表151 成语列表201 词语列表1 词语列表51 词语列表101 词语列表151 词语列表201 组词列表1 组词列表51 组词列表101 组词列表151 组词列表201
黍铢词语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汉语词典 黍铢

黍铢

【拼音】:shǔ zhū

【注音】:ㄕㄨˇㄓㄨ

【词性】:量词。

【结构】:黍(上中下结构)铢(左右结构)

【繁体】:黍銖

解释

词语解释比喻微细之处。黍﹑铢均为轻微的重量单位。黍铢[shǔzhū]⒈比喻微细之处。黍、铢均为轻微的重量单位。

引证解释⒈比喻微细之处。黍、铢均为轻微的重量单位。引《汉书·律历志上》曰:“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銖,两之为两。二十四銖为两。”清刘大櫆《祭望溪先生文》:“六经之道,虽闢而芜。惟公治之,究其根株,如受衡量,不溢黍銖。”清方东树《书<望溪先生集>后》:“后人虽有丹堊之巧为密丽,至於不失黍銖,终不如虑始者精神开闔於空虚杳冥之际,而与造物相往来也。”

网络解释黍铢黍铢,读音为shǔzhū,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比喻微细之处。

综合释义比喻微细之处。黍、铢均为轻微的重量单位。《汉书·律历志上》曰:“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銖,两之为两。二十四銖为两。”清刘大櫆《祭望溪先生文》:“六经之道,虽闢而芜。惟公治之,究其根株,如受衡量,不溢黍銖。”清方东树《书<望溪先生集>后》:“后人虽有丹堊之巧为密丽,至於不失黍銖,终不如虑始者精神开闔於空虚杳冥之际,而与造物相往来也。”

汉语大词典比喻微细之处。黍、铢均为轻微的重量单位。《汉书·律历志上》曰:“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二十四铢为两。”清刘大櫆《祭望溪先生文》:“六经之道,虽辟而芜。惟公治之,究其根株,如受衡量,不溢黍铢。”清方东树《书〈望溪先生集〉后》:“后人虽有丹垩之巧为密丽,至于不失黍铢,终不如虑始者精神开阖于空虚杳冥之际,而与造物相往来也。”

其他释义1.比喻微细之处。黍﹑铢均为轻微的重量单位。

字义分解

读音:shǔ

[shǔ]

(1)(名)一年生草本植物;子实叫黍子;碾成米叫黄米;性粘;可酿酒。

(2)(名)蜀黍;高梁。

(3)(名)玉蜀黍;一年生草本植物;也叫“玉米”、“棒子”或“包谷”;叶长而大;子实可做食粮。

读音:zhū

[zhū]

(量)古代重量单位二十四铢等于旧制一两。

黍铢相关成语

黍铢相关词语

上一个:黍豚

下一个:黍黍

相关推荐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1、进入页面;2、修改密码;3、填报须知;4、查看个人基本信息;5、志愿类别选择;6、填写志愿和修改志愿;7、填写或修改志愿结束后,单击页面底部的[保存并提交]按钮,则所填写的志愿数据将得到保存,保存即表示该批次志愿已经提交。

分享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