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树铮
【拼音】:xú shù
【注音】:ㄒㄨˊㄕㄨˋㄓㄥ
【结构】:徐(左右结构)树(左右结构)铮(左右结构)
词语解释徐树铮(1880年—1925年),中国近代史上的政治、军事人物,北洋军阀皖系名将。⒈皖系军阀。江苏萧县(今属安徽)人。早年留学日本。民国成立后,历任陆军次长、国务院秘书长,为皖系首领段祺瑞的“智囊”。1919年任西北筹边使,统率西北边防军。皖系战败后,被通缉。1924年江浙战争时,任浙沪联军总司令。后被冯玉祥部逮捕枪杀。
网友释义徐树铮(1880年11月11日—1925年12月30日),中国近代史上的政治、军事人物,北洋军阀皖系名将。字又铮,号铁珊,又号则林,江苏萧县(今属安徽)人,因区别于同时期的另一政治人物徐世昌,人称“小徐”。徐树铮早年考中秀才,1901年从家乡赴山东投奔袁世凯,开启了军旅生涯。1905年至1910年东渡日本学习军事。他是段祺瑞的心腹谋士,在辛亥革命、洪宪帝制、张勋复辟时辅佐段祺瑞“三造共和”,又在与冯国璋的斗争中引张作霖奉军入关,以巩固皖系权力,并主持“武力统一”。他还成立安福俱乐部,操纵国会选举,活跃于民初政治舞台。后因南征失利及军阀间的不和,徐树铮转向西北筹边。他以武力为后盾,于1919年1...
法语Xu Shuzheng
其他释义徐树铮(1880-1925):皖系军阀。江苏萧县(今属安徽)人。早年留学日本。民国成立后,历任陆军次长、国务院秘书长,为皖系首领段祺瑞的“智囊”。1919年任西北筹边使,统率西北边防军。皖系战败后,被通缉。1924年江浙战争时,任浙沪联军总司令。后被冯玉祥部逮捕枪杀。
1.徐树铮乘机协助倪嗣冲收编徐州的张勋部队。
2.民国初年,徐树铮位居要津,叱咤风云。
3.徐树铮是清末秀才,弃文从武,为段祺瑞所赏识,被着力栽培,成为段最为信赖的股肱之臣。
4.出生于徐州萧县醴泉村的徐树铮,字又铮,幼号铁珊,因从小崇拜民族英雄林则徐,又自称徐则林,即反过来就是林则徐。
5.于是,立即发电报给徐树铮,表示自己只关心舅舅的身后之事,其他一概不计。
读音:xú
[xú]
1. 缓,慢慢地:徐步。徐缓。徐图。徐徐。
2. 姓。
读音:shù
[shù]
(1)(名)木本植物的通称。
(2)(动)种植;栽培。
(3)(动)树立;建立:建~。
(4)姓。
读音:zhēng,zhèng
[]
[ zhēng ]状声词。形容金属、玉石相撞的声音。 【组词】:铮铮
乐器名。打击乐器。铜制。通「钲」。
[ zhèng ](器物表面)光亮耀眼: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