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乐
【拼音】:gǔ yuè
【词性】:名词。
【结构】:鼓(左右结构)乐(独体结构)
【简体】:鼓乐
【繁体】:鼓樂
【拼音】:gǔ yuè
词语解释鼓乐gǔyuè。(1)本指弹奏乐器。亦指敲鼓声和奏乐声,泛指我国民族音乐。鼓乐[gǔyuè]⒈本指弹奏乐器。亦指敲鼓声和奏乐声,泛指我国民族音乐。例鼓乐大作。鼓乐喧天。英strainsofmusicaccompaniedbydrumbeats;
引证解释⒈击鼓和奏乐。引《孟子·梁惠王下》:“今王鼓乐於此,百姓闻王鐘鼓之声,管籥之音。”《周书·宣帝纪》:“数十里间,幡旗相蔽,鼓乐俱作。”周立波《参军这一天》:“这时候,从门外远处隐隐传来鼓乐的声音。”⒉借指乐队。引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三·赵解元》:“顷之,鼓乐騶从駢闐而至。”《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到了吉期,鼓乐前导,花烛双辉,把张金凤姑娘一乘彩轿迎娶过来。”
网络解释鼓乐鼓乐,汉语词汇。
释义1、击鼓和奏乐。2、借指乐队。
网友释义鼓乐,汉语词语,读音为gǔyuè,本指弹奏乐器,亦指敲鼓声和奏乐声,泛指我国民族音乐。
汉语大词典(1).击鼓和奏乐。《孟子·梁惠王下》:“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周书·宣帝纪》:“数十里间,幡旗相蔽,鼓乐俱作。”周立波《参军这一天》:“这时候,从门外远处隐隐传来鼓乐的声音。”(2).借指乐队。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三·赵解元》:“顷之,鼓乐驺从骈阗而至。”《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到了吉期,鼓乐前导,花烛双辉,把张金凤姑娘一乘彩轿迎娶过来。”
国语辞典以吹打乐器为主的音乐概称。鼓乐[gǔyuè]⒈以吹打乐器为主的音乐概称。⒉泛指音乐或乐队。引《水浒传·第五回》:「小喽啰把鼓乐就厅前攂将起来。」⒊弹奏乐器。引《孟子·梁惠王下》:「今王鼓乐于此。」⒋民间器乐演奏形式之一。盛行于湖南部分地区,有纯乐器演奏,亦有加上唱腔的。演奏时八人一班,称为「八仙」。所用乐器有唢呐、二胡、竹胡、鼓、镲、云钻等。
辞典修订版以吹打乐器为主的音乐概称。泛指音乐或乐队。《水浒传.第五回》:「小喽罗把鼓乐就厅前攂将起来。」弹奏乐器。《孟子.梁惠王下》:「今王鼓乐于此。」民间器乐演奏形式之一。盛行于湖南部分地区,有纯乐器演奏,亦有加上唱腔的。演奏时八人一班,称为「八仙」。所用乐器有唢呐、二胡、竹胡、鼓、鑔、云钻等。
其他释义敲鼓声和奏乐声:~齐鸣丨~喧天。
1.明清实行科举制度,殿试后,将写有中进士者姓名的黄榜,接出午门,在鼓乐仪仗引导下,经天安门,东转出长安左门,张挂在临时搭建的龙篷内。
2.二百里舳舻相继,二百里骑兵护岸,二百里鼓乐喧天,二百里风生水起。
3.春节炮仗元宵灯,恭罢顺意贺鸿腾。秧歌龙狮舞翩跹,营运活力赛八仙。鼓乐喧闹烟花灿,吉兆瑞气冲霄汉。堆山旺火映红天,好景期待牛祥年。
4.到正月十六圆傩时,鼓乐、鞭炮与火把的光亮中,傩神们更要把仪式进行到下半夜。
5.三声号炮,皇城之上鼓乐齐鸣,一瞬间,璀璨的灯火将整个皇城城楼映射的通明如白昼。
6.远远的天边红云卷来,大约百亩方圆,红云之上,鼓乐喧天,无数山精树鬼,妖灵邪怪,披上喜庆之衣,吹吹打打,迤逦而来。
7.队员们一边敲击长柄手鼓,一边在马锣、天尺等乐器伴奏声中吟唱漳州腔哪吒鼓乐,节奏时紧时慢,其表演规模壮观,气氛粗犷热烈。
8.通常由阿尔卑斯号角、铜管乐队和鼓乐队伴奏。
9.刘府门口的迎宾人员见状,忙拿出礼铳朝天放了两下,接着鼓乐齐鸣,在吹吹打打的伴奏下,那官员施施然的走进了刘府。
10.想到这里,刘琮听见那边一阵鼓乐齐鸣,回头看时,原来是颁奖的礼仪小姐们来了。
读音:gǔ
[gǔ]
(1)(名)(~儿)打击乐器;多为圆桶形或扁圆形;中间空;一面或两面蒙着皮革:铜~|手~|大~|花~。
(2)(名)形状、声音、作用像鼓的:石~|蛙~|耳~。
(3)(动)使某些乐器或东西发出声音;敲:~琴|~掌。
(4)(动)用风箱等扇(风):~风。
(5)(动)发动;振奋:~动|~励|~舞|~起勇气|~足干劲。
(6)(动)凸起;涨大:他~着嘴半天没出声|口袋装得~~的。
读音:lè,yuè,lào
[yuè]
[ lè ]1. 欢喜,快活:快乐。乐境。乐融融。乐不可支。其乐无穷。乐观(精神愉快,对事物的发展充满信心)。乐天(安于自己的处境而没有任何忧虑)。
2. 使人快乐的事情:取乐。逗乐。
3. 对某事甘心情愿:乐此不疲。乐善好(hào )施。
4. 笑:这事太可乐了。
[ yuè ]1. 声音,和谐成调的:音乐。声乐。乐池。乐音(有一定频率,和谐悦耳的声音)。乐歌(①音乐与歌曲;②有音乐伴奏的歌曲)。乐正(周代乐官之长)。乐府(原是中国汉代朝廷的音乐官署,主要任务是采集民间诗歌和乐曲;后世把这类民歌或文人模拟的作品亦称作“乐府”)。
2. 姓。
[ lào ]1. 地名用字:河北省乐亭、山东省乐陵。